各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和推动国土绿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近年来,上海立足超大城市实际,着力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对标“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立体绿化200公顷的目标任务,截至2023年8月底,已建设完成约116公顷。在推进立体绿化建设过程中,各区和临港新片区锚定立体绿化年度建设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见缝增绿,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部分典型做法和案例,形成《立体绿化典型案例推介名单(一)》,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学习借鉴,进一步拓绿提效,共同助力美丽上海建设。
特此通知。
附件:立体绿化典型案例推介名单(一)
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8月26日
立体绿化典型案例推介名单(一) | |||
序号 | 政策机制 | 主要做法 | 典型案例 |
一 | 规划先行,形成规模效应 | 提前谋划,合理规划,在综合调研全区立体绿化现状基础上,编制区域立体绿化专项规划,明确未来建设重点。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通过区域整体布局、分步实施计划和建设控制指引,形成公共建筑屋顶绿化、市政交通设施垂直绿化、单位和居住区垂直绿化、建筑沿口绿化等多维度、多类型立体绿化。 | 1、静安区编制《静安区立体绿化发展规划(2016-2040)》,并将其融入到区域公园城市规划布局中。以苏河湾地区商业中心带、市北高新技术服务园区带为重点发展区域,对全区主要视觉节点绿视率现状进行评价,制定全区绿视率提升方案。例如:聚焦“一江一河”重点区域,着力打造苏州河沿岸建筑立体绿化建设。在苏州河6栋沿河建筑上实施屋顶绿化和沿口绿化,为打造抬头见绿、开窗闻香的苏河景观增添亮点。 |
2、长宁区连点成片开展联动建设,在虹桥艺术中心、多媒体广场,长宁工人文化宫等区属企事业单位建设立体绿化示范点,以中山公园、虹桥经济开发区、临空经济园区三大商圈为重点区域,构筑立体绿化发展基本构架,成片区统筹推进立体绿化建设,赋能区域生态和营商环境。 | |||
3.奉贤区自2017年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以来,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奉贤区立体绿化规划(2017-2035)》,确立实现“滨海绿舟”、“立体维度”、“空中蜃景”、“花园印象”的美好城市愿景。锁定创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立体绿化。2020-2022年,奉贤区共审批新建、改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市政交通设施112处,其中实施立体绿化的建筑或设施41个,立体绿化实施率达36.61%,远超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5%的考核标准。 | |||
二 | 跨前谋划,推动项目落地 | 紧抓地块开发征收、绿化方案审核、部门意见征询等前期关键环节,以设计和建设品质为导向,对立体绿化进行统筹考虑,推进项目一体化实施。 | 1、黄浦区在新建建筑绿化方案审核阶段,对立体绿化提出专项要求,引导“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推动立体绿化与建筑主体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建设,结合建筑特点和街区场景,建设项目示范点,拓展立体绿化功能内涵。例如:上海恒基旭辉天地项目巧妙地将多层次建筑立面和植物花钵进行融合设计,打造生态型商办空间,这些或独立或成团组合的花钵是上海传统里弄绿化的缩影,该项建筑沿口标志性绿化景观传递着里弄文化精神内涵。 |
2、虹口区抓住北外滩开发的机遇机会,主动对接北外滩开发办,了解北外滩地区地块征收情况,力争把握每个环节,为发展立体绿化寻觅载体。土地征收完成后,即动员区旧改中心在征收地块边界围墙上实施临时垂直绿化。待地块出让后,用好区规资局项目意见征询环节,除了按照《上海市绿化条例》规定的比例外,动员开发企业尽可能实施更多的立体绿化,同时提升立体绿化建设品质。 | |||
3、浦东新区在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方案征询阶段,按照《上海市绿化条例》《屋顶绿化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把关屋顶绿化实施指标。近年来,在浦东新区“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中,随着一大批商业、商公、科研、制造、公建配套等项目相继竣工,立体绿化建设在前滩国际商务区、张江科学城、金鼎天地、御桥科创园等已初步形成了由点及面的立体绿化发展格局。 | |||
三 | 因地施策,多重机制并用 | 搭建制度框架,在建设管理、目标考核、沟通协调、指导服务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用好绿委办和林长办“两办”工作平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 1、黄浦区大力拓展实施载体,与相关设施主管部门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丰富立体绿化形式。结合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紧缺的客观实际,聚焦垂直绿化建设,充分挖掘公共厕所墙面、工地围墙、高架沿线变电站立面、高架桥柱以及公共体育设施立面等有限空间,建设成了一批以爬藤类绿化为主,模块构架式绿化点缀的特色立体绿化。 |
2、徐汇区与绿委办、林长办各成员单位加强会商,拓宽工作思路。屋顶绿化建设主要采取“面上鼓励,重点推进”的方法,实施重点放在学校、机关和事业单位用房以及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场所。区绿化管理部门与区教育局、校方及施工单位密切沟通,紧抓周末假日、暑期等教学工作空挡,协调推进校园立体绿化项目建设。例如:南洋中学屋顶绿化成为校园“绿色低碳”生态科普园地、自然与人文并存的花园。 | |||
3、闵行区编制《闵行区立体绿化建设工作方案》《上海市闵行区立体绿化实施意见》《闵行区屋顶绿化安全施工实施办法》《闵行区立体绿化养护标准》《闵行区立体绿化养护管理考核办法》《闵行区景点维护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管理文件,建立项目质量保障机制。狠抓设计方案审核环节,建立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联审机制、市级专家团队邀审机制。自2008年开展立体绿化建设工作以来,截止2022年底,全区立体绿化总量已达72.41万平方米,项目点位逾400多个,制度建设已成为全区高品质立体绿化项目的坚实保障。 | |||
4、嘉定区充分发挥各街镇优势,年初将立体绿化建设任务下达到各街镇,化整为零。区绿委办和街镇一起积极排摸,挖掘可实施载体,落实项目点位。建立街镇考核制度,把立体绿化建设内容纳入考核范畴,确保项目量质并重。立体绿化建设同步纳入林长制考核,强化考核杠杆作用。 | |||
5、金山区建立点对点指导服务制度,锁定新建单位绿化和居住区绿化项目,加强对建设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根据各建设单位的绿化布局、建筑承重、资金投入等实际情况,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主动上门递送技术资料,让建设单位少跑动,最大程度争取参建力量。 | |||
四 | 多元投入,落实经费保障 | 从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发挥奖补资金激励作用、引导社会出资等方面,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 1、杨浦区宣传推广立体绿化生态节能技术,引导国企、外企及民营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立体绿化,依托区建管委、旧改办的条线资源,鼓励建设单位在工地围墙、临时围挡等设施上加大垂直绿化建设投入。例如: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节能公司等墙面绿化融合企业文化,提升街区整体面貌。 |
2、宝山区财政近四年共投资1250万元用于新建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桥柱绿化等项目。各街镇及教育、卫生等部门主动提供立体绿化载体。屋顶绿化以组合式、花园式为主,既有生态景观效果又可满足休闲休憩功能,街道沿线以月季“安吉拉”为主要品种实施墙面和围栏绿化,开花季节形成景观亮点,打造老百姓身边的“花墙”。 | |||
3、青浦区积极帮助社会单位争取申领上海市立体绿化示范项目奖补资金。在设计方案优化、竣工测绘、申报材料组织等各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扶持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中心屋顶绿化项目,该项获得建设资金补贴约44.18万元。 | |||
4、崇明区引导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农林本土特色,建设棚架绿化。例如:瑞华果园建设2.2公里紫藤长廊,被誉为“华东第一紫藤长廊”,紫藤长廊从瑞华大道入口开始,环绕果园整个桃林,再延伸至玫瑰长廊和梨区,遍布果园中心部位,成为美丽乡村一景。 | |||
五 |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 | 在立体绿化项目实施中强化党建引领,共建共治,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凝聚市民、单位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管理,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 1、静安区以群众满意为建设目标,扎实开展立体绿化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例如:共和新路街道的平型关路(洛川东路-柳营路)立体绿化是一个小体量、低成本、渐进式推动的城市微更新项目。区绿化管理中心在设计实施环节,会同街道、设计单位多次组织居民参与方案研讨,倾听群众意见。在新建花坛基础上沿街建设150平方米绿墙,既打造了街区特色绿化,又解决了道路乱停车顽疾,用见缝插绿的建设形式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 |
2、普陀区将党群服务与立体绿化建设相融合,发挥“1+1〉2”的效应。例如:区党群服务中心院落围墙建设成生动活力的垂直花墙,成为党建宣传阵地。三楼屋顶花园兼具露天洽谈、休闲茶座、开放运动等复合功能,既是党员群众休憩放松之所,又是“两新”党组织青年交友、头脑风暴的好去处。 | |||
3、杨浦区以党建工作为内核,展现城市生态建设成果。例如:座落于杨浦滨江畔的“绿之丘”建筑体,是“新时代上海互联网企业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打造多层次立体空间的垂直绿化创新形式,该项目与杨浦滨江9座主题不同、风格各异、功能完备、服务便捷的党群服务站连点成线,成为杨浦滨江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 | |||
4、松江区有效发挥社区园艺师作用,将社区园艺师工作延伸至立体绿化建设养护领域,通过拓展社区园艺师服务指导内容,加大对社会单位、居民的宣传和专业知识普及,进一步提高立体绿化建设单位以及居民自治绿化的业务能力和素养,逐步提高立体绿化社会共治管理水平。 | |||
5、临港新片区结合公园城市建设要求,以推进绿化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有序实施附属绿地绿化设计方案统筹,引导商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不同领域的单位充分用好屋顶绿化开放空间,提升综合效益,构建城市共享生态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