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办理情况
历年办理情况
信息名称
关于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总结
索取号
发布机构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文件编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3-11-20
记录形式
文本
载体类型
信息内容

2023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将建议提案办理作为全局的重要工作,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建议提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对照《2023年度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考核评估指标》,自评为100分。现将我局具体办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市两会期间以及闭会以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对生态环境建设、生活垃圾管理、市容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提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议提案。截至目前,2023年我局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37件(主合办16件、会办21件),政协委员提案32件(主合办14件、会办18件),合计69件(主合办30件、会办39件)。除10月底和11月初共收到的4件主办件外(计划在今年12月底办结),其余65件均已按期办结。

已办结的26件主合办件中,25件解决采纳,约占96%;1件留作参考,约占4%。从代表委员反馈情况看,办理结果和办理态度“双满意”21件,约占81%;办理态度满意率100%,办理结果为理解的1件,约占4%;未反馈4件,约占15%;没有不满意件。此外,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办理结果公开工作,主合办件均为主动公开,建议提案的答复件均在绿色上海网站公布。相关办理工作信息在绿色上海网站发布2篇,在上海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网站上发布1篇。

从建议提案反映内容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垃圾综合治理,涉及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范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绿色低碳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等;二是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公园城市建设、绿道网络建设、“延中绿地”改造、森林品质建设、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保护、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三是市容环境提升,涉及设摊治理等城市管理精细化、苏州河沿岸景观灯光、道路保洁作业模式等。

二、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积极推进。局领导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两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召开局党组会专题审议《局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安排》,明确建议提案办理的目标和要求,确定1件代表建议和4件委员提案由分管局领导牵头协调办理。市政协也将“推进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提案专题列为今年10个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专题之一。我局在办理“关于大力鼓励在规划生态绿廊、绿带内种植经济果林,统筹好生态价值和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关于恢复上海烟火气,规范并积极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过程中,副局长朱心军同志主动带队拜访,并邀请委员代表分别赴奉贤区和松江区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深入一线掌握现状,为完善生态廊道经济果林布局和打造干净整洁又充满活力的市容环境提供了新思路。

二是考核引导,压实推进。我局建立督办考核机制,并将办理情况纳入对各处室的年度考核,强化各承办处室责任。组织召开局系统“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培训暨部署会”,从工作背景、答复程序、操作流程、办理要求以及在办理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强化系统思维、时间观念和质量要求。邀请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领导进行专题授课,不断提升各处室对办好建议提案重要性、必要性的思想认识,推进建议提案高质量落地。通报办理情况,持续强化各处室办好建议提案的责任心,督促各处室在规范办理的基础上,要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协调,力争取得“双满意”。主合办件在办复前1个月,局办公室每周汇总各主办处室最新办理情况及与代表委员联系情况,梳理分析后报局领导阅示。

三是主动跨前,协同推进。我局紧扣办理难点,创新提出“三协同”工作法。注重重点工作协同,将建议提案办理与我局牵头的重点工作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呼应。在办理“关于完善‘千园工程’政策体系、推进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口袋公园建设市民满意度的建议”时,与市委民心工程“环城生态公园带和‘千园工程’建设工程”相结合,坚持以建议提案办理促进重点工作推进。注重与会办部门(单位)协同,大部分建议提案是需要多处室(单位)合力办理,主办处室主动跨前,对问题成因复杂、牵涉面广的建议提案,及时召集专题会,明确职责,共商对策,协力合办。此外,主办处室加强与会办单位相关处室协同,主动登门拜访,交流办理思路,商定办理方式,全方位、系统性答复代表委员。如在办理“关于提升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建议”时,主动与市住建委等相关部门协商,及时启动研究《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规程》编制工作。注重与代表委员协同,加强与建议提案者联系,做到办前深入沟通,办中邀请参与,办后听取意见。如在办理“关于上海植物园打开围墙改造成为开敞式公园的建议”时,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方岩同志带队与黄冲等委员多次沟通,共赴上海植物园现场调研,办复后及时联系,得到了委员的充分认可,对我局的办理态度和结果均为满意。

三、办理成效

一是垃圾管理成效显著。按照李雪梅代表在“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范实施的建议”中提出“规范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容器设置”和王芳代表在“修改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中提出“修改定时投放政策”等建议,我局以建议办理促提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强部门协同,持续强化和落实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规范公共场所分类容器设置,不断听取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深入指导各区、各街镇、各社区优化投放模式,灵活运用并落实“一小区一方案”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已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200余个生活垃圾房标准化改造,对2.2万组道路废物箱投放口和233个商圈、交通枢纽、公园绿地、景区等公共场所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容器实施改造,市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二是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实现沪苏浙“两省一市”绿道网络贯通是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举措。根据邓建平等委员“关于长三角区域(浙江、江苏、上海)绿道贯通的建议”和张莹萍代表“关于完善‘千园工程’政策体系、推进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黄卫峰等代表“关于加强森林品质建设力度的建议”,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快速响应,以代表委员的视角出发,检视工作现状,加强分析研判,积极采纳合理建议,从大规划到小方案,从大目标到小措施,做实做细,落地落小。截至10月底,新建绿道206.3公里,新增城市公园39座,新建、改建口袋公园72座,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51个,落实新增森林面积2.54万亩,落实开放休闲林地61个。

三是市容环境有序提升。按照郑凯捷代表在“恢复上海烟火气,规范并积极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中提出“合理规范规划和保障地摊经济发展空间”和廖志豪代表在“进一步提升夜经济”中提出“相关建议征集大众意见,打造老百姓心中具有烟火气的夜间经济”等建议,我局结合主题教育,加强部门协同,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编制工作,并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渠道广泛征求意见,与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开展“我为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献一计”活动,面对面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基层代表和热心市民的意见建议。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65条,有效采纳142条,充分吸纳到《指导意见》中,平衡市容环境和市民对“烟火气”的期盼。《指导意见》已于7月5日向社会公布,自8月5日起试行。各区按照《指导意见》开展先行先试,也形成了一批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抓紧完成2023年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针对10月底和11月初接收的共4件未办结的主办件,将加快办理进程,计划于12月底办结。同时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力争“双满意”。对于4件尚未反馈办理态度和办理结果的主办件,将加强与代表委员协调,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反馈市人大和市政协,共同推动代表委员的意见反馈。

二是全面做好2024年两会期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按照“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要求,科学统筹2024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提前选定两会期间市人大和市政协现场集中分办工作人员,明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咨询现场答复人员。召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部署和培训会,进一步明确行文格式和流转程序,强调各处室要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谋划、一体部署、一起推进,全面推动建议提案落地落实。

三是定期开展“回头看”活动。按照市人大、市政协关于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跟踪办理工作有关要求,开展建议提案“回头看”活动,系统梳理推进落实情况。重点督促办理承诺事项的落实,促使承办处室从“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及时回应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关切,切实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市容景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