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第十期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1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行业新闻】

本市环卫行业全力保障国庆期间市容环境

为进一步应对国庆假期间大客流,本市环卫行业全力以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坚持精细化保洁管理工作,积极采取行动,以高质量服务标准实施多项保洁措施,确保国庆假日期间城市环境安全、整洁、有序。

一是开展节前清洁专项行动,重点对景观区域、主干道、商业区等开展保洁作业,并加强道路的保洁力度,强化责任区管理,清除卫生死角,消除保洁盲区。加大对街边小包暴露垃圾的整治力度,确保道路环境干净整洁。二是强化保洁效率和质量,针对人流量较多的点位,增加清扫以及保洁次数,并对死角盲区等易藏污纳垢区域进行强化清洗,加强沿街商铺垃圾上门收集,增加道路两侧废物箱收集频次,切实保障节假日期间道路卫生的洁净。三是加强节日期间自查、巡查力度,落实快速处置机制,确保道路检查保洁质量,保障市民出行市容环境整洁。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240.png

据统计,国庆期间日均出动道路保洁人员2.5万余人次,日均清扫垃圾量1080余吨。下阶段,本市环卫将持续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进一步提升道路保洁保障水平。

 

喜迎党的二十大 “一江一河”沿线高标准保洁靓申城

“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沿线道路环境作为城市的“面子”和“名片”,必然成为这项民心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在“一江一河”两岸沿线区域,黄浦江浦西沿线已实现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间高标准保洁全覆盖,浦东沿线实现自川杨河至新建路隧道间高标准保洁联通全覆盖。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591.png

聚焦“一江一河”两岸沿线区域,进一步加强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提升市容环境面貌。一是开展机械化组团式保洁。在主干道采取多车联动机械化作业,在沿江沿河步道采用新能源作业机具开展保洁。同时,针对不同道路不同污染情况,精细化细分作业流程,因地制宜、因时施策,探索冲洗车、机扫车、洗地车等多类型机械化装备的差异化组合方式,进行分时段保洁,进一步提升保洁质量。如黄浦区施行“1+5+N”的“组合式保洁”作业模式,实施“闭环式责任区”管理模式;静安区采取“小型机具精细化保洁和绿地捡拾为主、大型机械外围保洁”的一体化保洁;普陀区创新“打卡式”作业流程,突出不同时间段保洁作业重点,形成全天保洁作业流程;浦东新区开展“黑白灰”工作模式,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综合分析动态调整道路的“黑白灰”分级,优化道路保洁管理。

二是培育专业化作业队伍。积极开展道路保洁作业人员职业培训,培育“形象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作业队伍。对从业人员开展岗位规范、作业技能、文明服务等日常和专项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使高标准保洁理念不断深入日常作业中。如黄浦区欣谊公司成立了全市首家“高标准保洁培训基地”,制作高标准保洁教员培训手册,以小教员的形式,带教一线作业人员,提升作业队伍整体素质。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1108.png

本市环卫将持续推进高效率、高水准、高质量的精细化保洁,通过高标准保洁区域创建助力环卫管理精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各区动态】

打造整洁街区环境 徐汇创新“链式+深度”高标准保洁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一区域一方案”的高标准保洁模式,徐汇环卫在音乐学院周边区域通过“冲、扫、洗、磨”,打造新能源低噪音的“链式+深度”作业模式,全面提升徐汇区道路和公共广场保洁水平。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1484.png

一是机械“链式”保洁提升效率。环卫车辆组团联动作业,每日通过小型冲洗车“冲”人行道,机扫车“扫”沟底,高压冲洗车“再冲”机动车道,进行集中清洁及洒水降尘,确保路面干净整洁;二是“深度”保洁见本色。通过人工磨盘定期深度保洁和高温热水重点冲油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高标准保洁区域内保洁深度,同时利用配备“挖、铲、扫、洗”的多功能保洁车进行巡回保洁,提升道路保洁质量。三是新能源装备不扰民。为匹配风貌区特色,徐汇环卫在辖区内全部配备新能源保洁设备,致力于打造“低噪音保洁作业”。经实测,新能源冲扫作业产生的噪音有效控制在70分贝以内,较原来的柴油机具降噪近20%,在确保作业实效的同时营造静谧整洁的街区环境。

 

科技赋能“组合拳” 黄浦区垃圾收运精细化服务显成效

近年来,黄浦区始终以“互联网+智慧环卫”为抓手,以作业扰民治理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异味扰民、噪音扰民、垃圾暴露及污水滴漏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创新作业模式、科技智能运用上走出一条治理创新之路。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1813.png

一是环卫“绿科技”,解决垃圾异味扰民。黄浦城发集团下属上城公司技师工作室研发车载异味控制喷淋系统,以“车载喷淋系统+植物萃取除臭剂”的技术路线,在垃圾收运过程中自动向作业窗口喷淋除臭液,有效缓解高温天垃圾异味扰民问题,减少作业时段对居民的影响,同时起到除臭、杀菌的作用,社会效应和居民反响良好。目前黄浦区湿垃圾车覆盖率达97%。二是“智能收集”+精细作业法,避免垃圾二次污染。研发“智能收集”系统,通过街道“社区+环卫”环境保障双向联动平台,实现“作业流程设定——提醒商户准备——车辆到达提醒——迅速随车投放——密闭转运处置”的收运新模式,解决生活垃圾收运“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垃圾早拖、游街暴露等“二次污染”的问题。童琦玮劳模工作室首创“五式一体”精细作业法,打破原有“大扫帚、大铁揪”的老传统,配备干垃圾车八件套、湿垃圾车十件套,确保“消毒——收运——地清”各环节不过场,不走样。三是静音装置,实现噪音扰民“零投诉”。今年以来,上城公司技师工作室攻关组通过对车辆后门板结构安装消音棉、翻桶装置安装缓冲胶垫,用于吸收开关门和挂桶回落时产生的后坐力,有效降低撞击带来的冲力,在打桶时达到减震静音效果。经现场监测,能有效减噪17分贝,在解决噪音扰民难题上取得良好成效,公司在噪音扰民更是实现“零投诉”。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2302.png


 

【行业风采】

环卫工作从细微入手,文明创建从点滴开始

南片区道路保障班隶属于虹腾环境保洁有限公司,保洁范围包含“一江一河”区域、红色基地周边区域、重要旅游景区、重要商圈、交通枢纽、主要景观道路、重大活动保障区域等重点区域,其中包含5个高标准保洁区域。工作中,班组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从模式、制度、联动、检查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整体市容环境面貌。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2657.png

班组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一方面,根据季节变化,利用班前会对驾驶员出车前进行行车安全和作业安全教育,要求驾驶员合理安排好作息,严格做到疲劳不驾车、酒后不驾车,对车辆勤检查,勤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车辆不带病上路。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教育,让新员工了解并学会机扫车、冲洗车及干扫车的车辆性能及操作流程,使新进驾驶员成为“多面手”。  

同时,班组不断探索机械化道路保洁新机制、新模式。一是对照南部功能区建设有关要求,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作业线路,采用“一人一路”“主路带辅路”的排班方式,划清保洁区域,夯实保洁责任,并在北外滩、月亮湾高标准保洁区域的日常保洁工作中采用联动组合作业模式。建立“鹰眼”机制。驾驶员、班组长在作业或巡查时如发现道路突发污染现象(泥浆、石子、油腻洒落等),立即通过对讲机汇报及微信群拍照取证,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形成闭环。为了缓解早晚高峰交通压力,采用分时分批分南北方向(每间隔20分钟至30分钟一批)的出车模式,减少公共取水点排队加水时间以及回场洗车的排队时间,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针对高标准区域(道路),采用比平时正常清扫速度再慢上2-3码的速度作业,以更精细的路面保洁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优化夜间机械化普扫,机械化道路保洁“1+2”模式,利用夜间凌晨道路车流量较少的条件,以“1”辆冲洗车+“2”辆机扫车为一组的模式,即首先一辆冲洗车在道路前方中间打开两侧侧冲,清洁路面的同时将道路上的污染、灰尘及杂物推向二侧,两辆机扫车紧随其后,贴左右两侧沟底清扫,三辆车同步保持一个三角的队形向前推进。

上海市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工作月刊2022年第10期(1)3094.png

今后,班组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开拓业务思路、优化作业流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环卫工作做实做细,全体员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为打造洁净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