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第一期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07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行业动态】 

上海公厕用高品质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厕所革命”的号召,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积极地在探索、在推进、在落实。上海市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以环卫公厕为重点、社会公厕为延伸,精心打造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便民特色,持续深化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公厕行业连续四次成功创建成上海市文明行业。

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202301(2)248.png

为更好地提升群众幸福感,上海公厕行业不断试点,努力实现便民措施有“新突破”,在专人看管的一、二类环卫厕所实现免费提供厕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供纸模式;继续推进冬季提供热水洗手服务;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开放式绿地公园等人流集中的市民休闲空间公厕,结合市民实际需求,增加便民举措,提升服务品质;巩固疫情防控下保洁经验,保持公厕内通风良好,并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洗手液充足,提升公厕舒适度。开放共享有“新发展”,按照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要求,推进具备条件的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厕24小时开放;鼓励沿街单位厕所向公众开放方面,在增加厕所开放数量的同时,将开放情况作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强化监督有“新思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监督电话,邀请市民巡访,认真处理各类市民投诉,委托第三方组织对公厕行业社会公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加强专业监督,在环卫公厕上不断完善“市-区-街镇”三级考核体系,在社会公厕上创新技术监督模式,利用信息系统开展评价和投诉功能;邀请媒体监督,以“夏令热线”为契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关注媒体舆情,做好宣传和沟通。

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202301(2)387.png

上海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不断提升城市厕所服务质量,提高市民游客获得感和幸福感,展现了上海独有的城市温度和品质服务。

 

建好小厕所 改善大民生

本市高标准推进公厕提档升级

今年来,上海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和“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重要指示,推进上海的“厕所革命”再提升、再拓展、再深化,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202301(2)1002.png

在推进公厕高标准建设上,一是注重“和谐美观”,在各类公厕新建改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外观的色彩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经济适用性,运用立体绿化、外墙彩绘等多种方式,打造现代化的公厕外观,同时注重公厕内部格局的优化和环境的美化。并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对接好建设第三方,主动参与到公厕设计方案审核、工程竣工验收环节,提出专业意见,做到“跨前一步”;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除了第三卫生间设置、男女厕位比调整、适老化适幼化设施设备配备等人性化措施外,还综合研究实现合理布局、客流均衡、节能环保、除臭灭菌、除湿防滑、洁净舒适、卫生安全、智能创新、人性关怀等功能需求。目前,在环卫公厕中已累计配建第三卫生间达700余座,并计划逐步实现在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及城市主、次干道等重要区域的公厕第三卫生间全覆盖;三是鼓励“科技创新”,让上海公厕成为企业、专家“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应用,因地制宜试点建设各类环保、节能节水和生态型公厕,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试点,为“厕所革命”提供科技支撑。

 

【各区新闻】

“森系绿舟”公厕 绿色自然更舒适

本市公共厕所在满足市民群众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着力于提升公共厕所的建设和设施配置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202301(2)1485.png

杨浦区的绿地公厕地处殷高东路闸殷路绿地内,设计上秉持绿色环保理念,采用融合创新的自然派,在保留原先小木屋建筑装饰韵味的同时,用钢结构扩展出两翼绿树穿插其间的开放休憩空间,实现新与旧的融合、人与景的共享,打造与绿色湿地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森系绿舟”。公厕在功能上也做到“小而全”,在合理布局、提升功能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增加第三卫生间,设置助力扶手、置物架等便民适老设施,洗手设备配套无接触防疫三件套,引进智慧公厕环境监测系统。配备具有洗地吸干、镜面清洁、蒸汽消毒等功能的公厕一体化深度保洁工具,进一步提升保洁质量和作业实效。公厕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宗旨,保洁人员以“四心”特色服务为标准,全方位展现公厕窗口良好形象。

 

古风公厕彰显韵味 科技加持提升服务

公共厕所为出行的市民游客提供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公厕建设的好坏、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形象。

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202301(2)1876.png

毗邻千年盐都新场古镇的绿地广场公厕,外观设计呈现古色古香的设计特色,公厕屋顶青砖蓝瓦,窗户为木格窗框,外墙绘制有体现江南水乡的水彩绘画,公厕大门,标识牌,吊扇、壁灯等也都采用了仿古设计,在周围生态廊道草树木的衬托下,与古镇风貌交相辉映,彰显了古镇的文化特色。公厕内设施齐全,为解决公厕异味问题,在做好通风保洁的同时,安装两台除臭设备,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公厕内环境整洁无异味。为方便不同人群使用,公厕设置有第三卫生间、自动感应冲水、紧急呼叫按钮、智能厕位显示屏等,方便市民用厕。公厕设有一间单独开放的厕间,夜间有如厕需求的人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智慧公厕”进行简单操作后用厕。此外,公厕设有便民服务箱、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充分展示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

 

雅奢格调显高雅气质 精细管理展公厕品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方式之一,给予市民提供极大的出行便利。轨交公厕也致力于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周到、温馨的用厕服务。

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202301(2)2231.png

14号线陆家嘴站公共厕所地处繁华金融商业区,厕所位于站台层西南端,以商务、高端、智能为设计理念,金属灰、大理石白的色调、材质衔接自然,其一体化布局设计在视觉上更显宽敞,契合了金融中心的雅奢格调。公厕内的厕所管理系统可根据季节、气温、使用量等智能调整通风、温控、照明、除臭等参数。洗手台设计为高低洗手盆,为儿童提供方便;洗手台上设置自动感应泡沫洗手机,提供免接触洗手服务。除男女厕间外还配有第三卫生间,内部设施齐全,装有助力扶手立杆、自动感应门、应急求助按钮、婴儿护理台等设施,满足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车站将公厕纳入车站BIM(智能楼宇)系统,以任务清单模式,开展日常的环境监管工作,确保厕所环境质量。

 

“艺术+科技”提公厕水平 “管理+服务”展城市形象

随着城市的不断更新,公厕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公共设施伫立街头,也在不断以规范化、科技化、人性化等多个维度扮靓城市风采,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公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月刊202301(2)2699.png

    松江区九杜路101号的亭荫公厕外观大气自然,以“亭”隐于“荫”为主题,用自然色的金属穿孔板作为抽象的“荫”,渐变的开孔模拟了树叶光影从疏到密的效果,独具匠心,展现外观个性。公厕内部依托科技赋能,采用终端显示屏、厕位监测、智能报警、洗烘一体的洗手池、感应触发的新风除臭设备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帮助实现公厕精细化管理,彰显公厕“科技感”。此外,公厕设有休息区域,设置了免费取纸。公厕配有第三卫生间,内设儿童专用的小便池和坐便器,安装了婴儿护理台、座椅,采用自动感应门,实现无接触如厕,提升安全系数。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