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一)里,有一种附生植物,它的名字叫螳螂跌打Pothos scandens。它跟螳螂有关吗?它又是怎么跌打的呢?原来,它叶形奇特,叶片加叶柄的“合体”形似螳螂,再加上中医认为其茎、叶有治疗跌打损伤等功能,就这样植物学家就赐予了它“螳螂跌打”这个非常有趣的名字。
螳螂跌打是天南星科石柑属植物。该属植物又被称为“魔鬼藤”、“芋头藤”等。该属约有75个种,原产于我国的有8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多附在树干或石崖上,分布海拔比较广泛,200-2100米的山坡、平坝、河漫滩雨林及季雨林中较为常见。
螳螂跌打,常绿附生藤本,长可达6米以上,老枝节上常有气生根。茎多分枝,有节。茎圆柱形,直径约2厘米,节间2-2.5厘米。叶片长度和宽度与叶柄近相等。叶形多变,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叶长4-8厘米,宽1-3厘米,有光泽,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基部钝圆,顶端渐尖。叶柄呈叶状,具沟,上端呈耳状。花序生于叶腋处,佛焰苞紫色,舟状,肉穗花序球状或圆柱状,淡绿、淡黄或黄色。肉穗花序在花蕾期时直立,开花时从花梗基部作180度的内折或扭转270度,因而佛焰苞直立,而肉穗花序下垂或扭向一侧。浆果成熟时红或黄色,长圆状卵形,长不及1厘米。可四季开花结果。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抽空到展览温室(一)近距离地欣赏这种奇特的天南星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