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植物园水网纵横,形态丰富,既有十字纵贯的市政河道辰山塘河、沈泾河,亦有水光潋滟、视野开阔的东、西湖,岛屿遍布的南湖,以及矿坑幽静的镜湖和深潭,唯缺一条蜿蜒曲折的自然溪径。2020年底至2021年初,通过对三号门附近小水沟的岸线调整,结合壳斗园土壤改良和地形重塑,形成了一条延绵300米长的小溪流,西端1/3处局部扩大,营一座半岛,奠定了水系开合有度的基本结构。
近年来,辰山植物园逐步摒弃“大拆大建”的花展模式,以植物展示结合园区长远规划的形式,对于整体景观进行不断提升。值此“静谧的睡莲世界”之际,对小溪的植物景观进行二次丰富。
小溪位于园区低洼地,常做暴雨期蓄水缓冲之用,实为“雨洪花园”,因此在植物选择上以“两栖型”——既能在水中生长,也能陆地种植的种类为主,如千屈菜、槭葵、翠芦莉、水生美人蕉、花叶玉蝉花、花菖蒲等。溪流延岸布置有北美风箱树、茶条槭、木芙蓉等耐水湿的骨架植物,再辅以星光草、水葱、再力花、花叶菖蒲、梭鱼草、慈姑等种类丰富的水生植物进进出出,修饰出更为凹凸有致的自然岸线
两千年前,汉博陆侯霍光园中的五色睡莲池是对睡莲园林应用的最早文字记录,沿袭“五色睡莲池”的概念,于中间湖心半岛周边布置各色睡莲,展示红、橙、黄、粉、白等五色耐寒睡莲品种,与蓝天倒影交相辉映。溪流间散布的睡莲与竖线条的水生植物搭配,让人步入诗意画境。
丰富的水源与营造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不少鸟类摄水、捕食。牡荆等自然开展的灌木,枝条斜伸至水面,与水中置石互动,供翠鸟等停留;牛背鹭、小白鹭等鹭鸟体型较大,易于观察,常踱步于溪边争抢地盘;白头鹎在40度的高温天也不忘来访偷食翠芦莉娇嫩的花朵。此外,低飞的各色蜻蜓,透明的膜质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迷人,是体验野趣的好去处。
因水系过长,为了提升游客体验,合理游览路径,在西端设置两处水中汀步,东端增设一座小木桥。其中,汀步间距大小不一,在享受水面跳跃的乐趣的同时,需要注意游园安全。受疫情影响,今年水生植物种植较晚,体量较小,为了更长远的未来,设计师和园艺师们保留了一定的种植间距,希望游客朋友们可以同我们一起,见证植物逐渐丰茂的全过程,感受自然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