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
黑带食蚜蝇
最近的辰山植物园内生机盎然,樱花、梅花、玉兰、郁金香和木瓜海棠等春花竞相开放,吸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民谚云:“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不知在赏花间隙,您是否也留意到了在花丛间忙碌的传粉昆虫的身影?它们在蛰伏了一个冬季后,随着气温回暖,响应春天的感召,苏醒过来。
说到传粉昆虫,最常见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勤劳的小蜜蜂,它有一个远房亲戚——食蚜蝇,很多人将其误认为是蜜蜂。顾名思义,食蚜蝇的幼虫很多种类是吃蚜虫的,因此是人类防治蚜虫的好帮手。之所以说它是蜜蜂的远亲,是因为这两类昆虫的亲缘关系并不近(蜜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食蚜蝇:隶属于双翅目,食蚜蝇科),它们的成虫都喜欢访花,都有黄黑相间的身体,乍一看去确实难以辨别。但只要了解两者主要的不同,并仔细观察,便能将其区分开来。
首先,蜜蜂有两对透明的翅膀,而食蚜蝇只有一对透明的前翅,后翅已退化为平衡棒;其次,食蚜蝇的触角很短不明显,而蜜蜂的触角更长更明显;蜜蜂的后足粗壮多毛,能携带花粉,而食蚜蝇的足则比较纤细;食蚜蝇的飞行动作灵活,会在空中悬停,而蜜蜂在飞行时常左右摆动,不作悬停;最后,蜜蜂会蜇人,食蚜蝇则因缺少螫针而没有这个功能,但一些食蚜蝇也会做出蜇人的动作来模仿蜂类。你知道吗,食蚜蝇之所以模仿蜜蜂,是出于自我保护,这在生物学上叫贝氏拟态,是指一个无毒可食的物种在形态、色型和行为上模拟一个有毒不可食的物种,从而躲避天敌。这样的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感叹自然界昆虫之奇趣,以及物种进化之巧妙?其实,蜜蜂科和食蚜蝇科所包含的种类很多,上海地区常见的蜜蜂有:东方蜜蜂、西方蜜蜂、鞋型无垫蜂、长须蜂等;常见的食蚜蝇有:黑带食蚜蝇、大灰优食蚜蝇、细腹食蚜蝇、长尾管食蚜蝇等。不同种之间的形态和习性都有着细微的差别,等待着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在这春花烂漫的季节,快带上家人,一起来辰山植物园里赏花识虫,重新认识一下蜜蜂和食蚜蝇这两类可爱的传粉昆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