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一词最早出现唐代的《百花谱》,“海”字为外来之意,“棠”原指的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树木,后延伸为花朵美丽而果实不堪食用的木本植物,这两个字道出了海棠基本特征。在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古猗园中栽植数量最多的便是垂丝海棠,此时正值花期。
垂丝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的落叶小乔木,树冠舒朗开展,在开花之前貌不惊人,绽放的时候却能光彩夺目。垂丝海棠花梗细长,呈现热烈的紫红色,花开的时候承载不了花朵的重量,下垂状如拉长的蚕丝,随着微风在空中摇曳,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在枝头雀跃。垂丝海棠的花色是温柔的粉色,清新淡雅,远望犹如彤云密布,美不胜收。
“宛转风前不自持,妖娆微傅淡胭脂。花如剪彩层层见,枝似轻丝袅袅垂。”任希夷这首诗描述垂丝海棠的唯美,这种气质与古典园林相得益彰,更显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