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环卫
点击查看 文件下载
市容环卫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取号
AH2314000-2021-003
发布机构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文件编号
沪绿容 (2021) 217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1-06-30
记录形式
文本
载体类型
纸质
信息内容

各区绿化市容局、市政市容联办:

《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已经市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1年6月29 日


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助力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根据政协委员提案和市领导要求,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以培育打造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空间和休憩场所,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落实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决策部署,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富有人情味、体现高颜值、增强便利性、提升吸引力、洋溢文化味的公共空间,助力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力争用三年时间,以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憩设施优化提升工作为突破口,针对目前全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存在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质不高、共享不够的现状,着力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新增一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一批休憩座椅布局分布,提升一批休憩座椅功能品质,共享一批沿街商户店铺座椅,建立健全管理养护机制,努力实现“小座椅、大关怀”,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服务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城市人文关怀,充分展示上海温暖,助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三、基本原则

(一)标准引领,因地制宜。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要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标准的示范引领作用;现有标准规范不完善的,要抓紧整合完善,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休憩座椅的设置应与区域人流量、人群特点、景观场所定位等相契合。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提高滨水空间、商业步行街、街头绿地、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的设置密度,需疏散人流或大量通过性人流的区域不宜设置过多座椅。

(二)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满足市民舒适生活需求。设计应从使用者需求出发,结合公共空间适老化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考虑多方位人性化体验,展现城市人文关怀。在工作推进中要广泛调查征集属地社区市民及营商兴业需求,鼓励公众参与方案设计。政府和社会充分互动,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公益捐赠活动,扩大公众参与。

(三)安全简洁、生态艺术。休憩座椅既要考虑实用便利,确保安全可靠、简洁大方、经久耐用、便于养护,也要考虑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使之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应与城市环境协调美观,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彰显上海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形象。

(四)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市区两级选定先行先试区域,在政策落地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工作推进速度,尽快体现显示度。及时总结经验,打造示范典型,努力在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公众参与等方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方式,树立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新标杆。

四、工作范围

以滨水区域、公共绿地、绿道、广场、商业休闲街、“美丽街区”等户外公共空间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全市城市化区域。

五、主要任务

(一)调查现状。以街镇、管委会、地区办等为基础单位,结合“美丽街区”建设项目排摸,对全市现存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现状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家底,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并从合理布局、品质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

(二)制定规范。对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出台的标准规范进行梳理,推进“立、改、废、释”,健全公共空间休憩设施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上海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导则》等,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市级层面对“一江一河”等重点区域制定规划,各区也可根据本区域特点制订相应的专项规划。

(三)确定路径。市级层面制定休憩座椅优化提升总体方案,明确总体规范标准和指引指南,研究明确资金渠道和法规政策支撑,积极探索认建认养和社会捐赠模式,研究个人、居委、企业、政府部门等不同主体的参与方式。各区、各街镇、各部门制订本区域的休憩座椅优化提升方案;分步骤、分区域,先试点、后推广,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合理布局,应用一批造型新颖、与环境相协调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切实提城市景观面貌,更好服务市民。

(四)征求民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民智民意,举办休憩座椅征集评比活动等,面向全社会征集休憩座椅设计方案,提升座椅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强化市民参与机制,运用满意度调查手段,精准把脉市民群众的诉求,在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布局、选址、数量、式样等方面充分征求市民意见。

(五)推进实施。一是抓增量提升,结合公共空间贯通提升、道路新建改建、街头绿地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美丽街区”建设等,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二是抓优化布局,对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的休憩座椅进行增补和合理布局,重点是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发挥其功能;三是抓品质提升,对现状品质不佳的座椅进行修复更新,重点突出文化内涵的提升,并落实公共空间休憩设施的管养责任;四是抓社会共享,动员沿街商户,在适宜的区域,利用外摆位,在非高峰营业时间开放座椅,供市民休憩。

(六)落实长效。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改变多头管理现状。各属地政府明确管理职责,明确各类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公共空间休憩座椅长效投入机制,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加强休憩座椅的日常巡查、清洗保洁及养护维修,杜绝失管失养,确保座椅安全可靠、功能完好。

六、推进步骤

(一)示范先行阶段(2021年4月-2021年9月)

市级层面围绕“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重大民心工程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花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锁定区域,打造一批示范典型区域,同时抓紧研究公共空间休憩设施标准体系,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其他有条件的区域,也要积极先行先试,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重点突破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6月)

锁定公共绿地、休闲广场、商业休闲街、滨水区域、“美丽街区”和“五个新城”等重要区域,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由点到线,连线成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全面实施阶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

各责任部门和各区聚焦市民需求,分层分级落实责任,全面铺开,在全市城市化区域实施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同时落实养护管理,确保工作成效。

(四)评估建制阶段(2023年7月—12月)

市级各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经验成果,进行实效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拾遗补缺。固化管理机制,形成系统化的常态长效建设和管理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绿化市容局负责制定全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总体工作方案,依托市城市管理精细化领导小组市政市容专项办牵头统筹推进全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规划、交通、住建、水务、商务、文旅、城管等部门按照行业管理职责组织推进。各区作为具体责任主体,按工作要求实施落实。各相关管委会要根据职责,牵头协调或具体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联络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迅速统筹部署,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协调、督促作用,强力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政策支持。市、区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明确资金计划渠道,配置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专项资金,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在不影响市容景观情况下,研究把休憩座椅作为嵌入式公益广告对象,通过嵌入文学作品、命名、铭牌、logo等方式,推动认建认养、接受企业和市民捐赠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组建专家团队。进一步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同时吸纳文化艺术、社会研究、空间设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跨领域的专家,组建城市空间专家团队,参与方案设计和审核,确保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品质,提升人文艺术感,并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味。固化专家团队的参与机制,逐步向城市公共空间的其他领域扩展。

(四)强化公众参与。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畅通沟通平台,建立征询制度,让市民群众了解、参与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工作开展,让市民群众成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五)做好督查推进。各部门及单位要强化项目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结合重大活动保障,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及架空线入地等,注重借势借力,有效推进。采用“市民评议、社会评价、行政评定”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工作实效。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