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市容环境组成员单位:
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市服务保障总体方案》等要求,为做好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市绿化市容局牵头制定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市容环境保障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第六届进博会市容环境组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代章)
2023年6月13日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市容环境保障工作方案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于2023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重要指示,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要持续办好进博会,放大溢出带动效应”部署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卓越心,精心勾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绣出更高的城市品位、更好的城市品质、更强的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彰显新时代上海城市精神。
二、工作目标
牢牢把握城市管理精细化主线,将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确保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城市品格浸润人心、城市环境更加宜人,以高质量市容环境保障确保第六届进博会圆满成功。
三、重点保障范围
根据《上海市主要道路(河道)和景观区域范围界定》,结合进博会市容环境保障实际,综合考量,确定重点保障范围。
(一)重要点位:包括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大会址、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等重要活动、会议、参观、住宿和接待点,以及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出入口及周边。
(二)主要道路(河道):包括“申字形”高架、人民大道、世纪大道、虹桥路、兴业路等170条主要道路及两侧,“一江一河”等90条主要河道。
(三)主要景观区域:包括新天地、北外滩、人民广场、世博会园区、滴水湖等60个重要区域。
四、保障标准
贯彻落实《城市容貌规范》,展现更加美丽的市容环境,创造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在全市重点保障范围做到“整洁、有序、温馨、安全、美观”。
“五个”整洁:道路桥隧整洁,河道水岸整洁,楼宇立面整洁,车船容貌整洁,店铺橱窗整洁;
“五个”有序:门责管理有序,车辆停放有序,设摊开放有序,队伍保障有序,垃圾分类有序;
“五个”温馨:休憩座椅温馨,公园绿地温馨,灯光照明温馨,城市家具温馨,公共空间温馨;
“五个”安全:店招店牌安全,户外广告安全,市政设施安全,工程建设安全,工地管理安全;
“五个”美观:绿化景观美观,都市夜景美观,主题景点美观,城市天际线美观,城乡容貌美观。
五、主要任务
(一)环境清洁类
1.加强道路桥隧保洁。开展50个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的创建工作,增强示范引领、辐射周边中小道路的溢出效应,固化208个已创建区域 (道路)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增加重点区域保洁频次,消除高架桥和引桥下侧石、路口机非隔离带、绿化隔离带、道路中央隔离墩、树穴等保洁盲区。(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2.确保水域环境清洁。贯彻落实《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落实“源头、苗头、船头、岸头、田头、滩头、弯头”的“七头”管理理念,加强黄浦江、苏州河等90条主要河道巡查保障,开展沿岸聚集垃圾清理整治,实现黄浦江和苏州河景观水域“水生植物零污染、水面垃圾零漂浮”的“双零”目标。(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上海城投集团和各区人民政府)
3.维护城市家具整洁。设施护栏、各类箱杆、道路岗亭、公共座椅、城市雕塑、标识标牌等城市家具要及时进行清洗养护。保持核酸亭周边环境整洁。加强公厕保洁,打造公厕服务品牌。各区对无法落实权属单位作业的公共设施建立托底保洁机制,确保公共设施完好整洁。(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道路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上海申通集团、国网上海电力和各区人民政府)
(二)难点整治类
4.开展楼宇立面整治。对主要道路沿街和部分轻轨两侧外立面开展整治,持续开展环境“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保持建筑物外立面的整洁、美观和完好,把外立面治理融入到城市景观建设大格局,促进城市空间绽放新气象。(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房屋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总队、上海申通集团和各区人民政府)
5.落实违法建筑整治。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逐步消除存量违法建筑,开展无违建先进街镇(居村)复评和无违建示范街镇创建工作,打造一批零违建居村,促进违法建筑治理更精细、更精准、更精致,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整体面貌。(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6.推进设摊精准治理。以商业布局更加合理,设摊管理更加规范,城市烟火更加浓厚,市容环境更加优化,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为总体目标,坚持疏堵结合,创新开放,稳步推进设摊管理工作,不断规范设摊疏导点、管控点管理,拔点整治62处无序设摊聚集点。(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7.推动设施减量治理。严格执行设施设置管理标准,推行合杆整治、清理违规飞线,逐步降低道路沿线设施密度,移除老旧线杆,减少隔离护栏、红白杆、封闭式卷帘门等和超大城市不相协调的设施。(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各区人民政府)
8.压实薄弱区域治理。突出区区交界、城乡交界、条块交界、小小交界等薄弱区域,加强背街小巷整治,锁定并完成27个撤制镇区域市容环境治理。推进100处市容环境薄弱区域综合整治,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强化管执联动,有效解决非机动车乱停放、占道堆物、地面乱涂写等突出问题。开展地铁出入口周边环境治理,提升地铁出入口站容站貌。(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上海申通集团)
(三)规范管理类
9.规范店招店牌管理。贯彻落实《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完善店招店牌管理新机制,提升重要商圈户外广告设施品位,适度发展创新型户外广告设施。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户外广告、招牌审批(备案)管理,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各区、街镇审批(备案)率和安全抽检率。全市再评选40条市级户外招牌特色道路(路段)。(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10.抓实工地文明施工。严格落实建筑工地精细化管理要求,实施墙体美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认真执行工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无事故。待建工地和储备空地按临时绿化技术要求实施补绿,杜绝黄土裸露,控制扬尘污染,保持出入口清洁。(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国资委、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11.健全建筑垃圾管理。全面掌握建筑垃圾源头产生情况,做好建筑垃圾流量流向监管,确保非居装修垃圾、拆房垃圾等全量进入收运体系。打击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处置行为。继续开展卫星遥感排查非正规堆点工作,加大整改力度。(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城管执法局、市房屋管理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12.引导非机动车有序停放。明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及标准,聚焦学校、菜场、地铁、医院、商圈等人流密集场所,加大管理整治力度,营造街区通畅空间。加强与共享单车企业的协调,推动电子围栏等智能管理,引导共享单车有序停放。(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局、市公安局、市绿化市容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13.保持车船容貌洁净。加强车容船貌综合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管理标准,健全评价体系。深化网格化管理,强化巡查检查,落实星级分类管理,确保机动车清洗场站备案率90%以上,提升全市车船容貌和清洗场站长效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四)美化提升类
14.提升绿化景观水平。落实“四化”要求,做好50条以上的道路行道树树种优化,创建10条绿化特色道路。创新突破立体绿化的载体和形式,完成4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继续巩固发展“申字形”高架沿口摆花成果,持续推进“百里花带”“百条花道”“百个景点”建设,形成规模效应。(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各区人民政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场集团)
15.丰富公园建设内涵。坚持“增绿量”“提品质”“拓功能”基调,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推动公园城市发展。围绕“千园之城”目标,完成城市公园30座、口袋公园60个。推进公园围墙打开、退界,实现公园与街区的无边界融合。深化公园主题功能拓展,丰富市民公园文化活动,形成具有文化、体育、音乐等特色、亮点的公园。(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各区人民政府)
16.打造景观照明亮点。持续优化国展中心及周边景观灯光效果,塑造“一江一河两高架”景观照明新亮点。推进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建设,重点推进徐汇滨江、杨浦滨江、浦东前滩等区域景观照明提升。组织实施苏州河桥梁景观提升计划,优化景观照明品质,增加照明节点,优化整体效果。健全集中控制管理制度,提升市、区集中控制能力。(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和各相关区人民政府,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五)示范引领类
17.深化责任区管理。深化落实《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多点发力做好责任区管理主题宣传活动。多措并举开展“净窗”专项行动。广泛动员实施每月城市环境清洁行动。凝心聚力抓好重点行业单位门责管理工作。示范引领拓展市容环境卫生优秀自律组织建设。加大机场、轨交站点、铁路沿线、高速公路、工地等责任区管控力度。完善市容环境观察点制度,提升72个“市容观察点”建设实效,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各区人民政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场集团、上海申通集团)
18.巩固垃圾分类实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研究制定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的工作方案。持续提升源头分类面貌,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示范性垃圾箱房,推进垃圾分类精品社区建设。提高市民体验感和参与度,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公共场所等宣传引导,鼓励创建公共场所精细化分类示范区域。(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化旅游局、市交通委、各区人民政府,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城投集团、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19.优化公共座椅配置。结合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美丽街区”建设、重大活动保障和绿道建设等工作,通过新建、改造提升、认建认养、社会共享等方式,优化提升5000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推动形成社会参与治理的规则,基本完成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任务。(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委统战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和各区人民政府)
20.展示“美丽街区”成效。注重挖掘内涵底蕴、抓好方案设计、落实销项管理、强化安全管控、推动资源整合,巩固已建成区域,深耕标杆区域,年内建设100个“美丽街区”,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美丽街区”基础上创建50个“公园城市示范点”,努力打造更多让居民可碰可触的“网红”街区空间,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和各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步骤
(一)任务锁定阶段(3月-6月上旬)
各相关单位按照任务目标,进行动员部署,制订实施方案,结合单位实际,确定任务计划,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节点进度。按时成任务排摸情况和实施方案。
(二)项目推进阶段(6月中旬-9月)
针对实施方案确定的项目内容,对照标准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开展各项市容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打造市容环境工作亮点。
(三)美化提升阶段(10月)
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根据精细化管理标准,进一步美化提升。组织专项巡查,开展拾遗补缺。
(四)全面展示阶段(11月-12月)
做好日常巡查、维护,全面组织实施运行保障工作,确保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市容环境保持最佳状态。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压实责任。市绿化市容局牵头统筹推进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各相关单位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分管领导、联络员和牵头部门责任分工,落实资金保障。各行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各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各相关单位、各属地、各行业之间要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保障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挂图作战、销项管理。各单位要抓紧任务排摸,做到街镇全覆盖。尽快锁定任务量,明确整治项目、工作标准和要求,倒排时间节点,任务上墙,挂图作战,销项管理。对涉及市区、区区、部门与部门联动的任务项目,市、区相关部门要跨前一步,做好衔接,确保重大节点目标如期完成。
(三)加强巡查、紧逼督办。完善“三级”巡查制度,定期开展市容巡查,依托“一网统管”,打通市、区、街镇信息壁垒,增强及时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紧逼督办期间,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重大事件上报,通过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重点区域巡查督察,发现问题15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处置。
(四)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优化综合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各类急难问题,督促落实各项整治任务。固化信息通报制度,包括日报、周报、月报、专报和情况通报等。完善考评制度,科学合理评价各类工作质量,促进工作落实。重要阶段坚持集中办公、实时监控、信息互通等工作机制,共同推动进博市容环境保障工作。
(五)社会参与,营造氛围。积极探索社会参与城市治理新模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市民自觉参与、自主管理的意识,发挥市民自治作用,激发社会积极性,建立“同心共美”工作机制,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形成,共同建设好、维护好人民城市。加大市容工作宣传力度,联动新闻媒体,推送先进案例,展现市容保障工作成果,让市民提高对市容环境建设重点工作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