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文件
点击查看 文件下载
其它文件
信息名称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20年度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政务信息工作优胜单位、优秀信息员、进步奖及年度好新闻的通知
索取号
AH2322000-2021-001
发布机构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文件编号
沪绿容办 (2021) 8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1-03-15
记录形式
文本
载体类型
纸质
信息内容

各区绿化市容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工作服务大局、辅助决策作用,有效激发绿化市容行业单位参与政务信息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沪绿容办〔2018〕16号),经上海绿化市容门户网站编辑部综合测评和专家评审,现研究决定,对2020年度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政务信息工作优胜单位、优秀信息员、进步奖及年度好新闻进行表彰,具体如下:

    一、优胜单位

区局组

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金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直属单位组

上海动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

上海植物园

上海古猗园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

上海市林业总站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

二、优秀信息员

区局组

杨轶深     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倪晨洁     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黄  蓉     金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张艺鸣     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余  青     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直属单位组

刘海斌     上海动物园

张  洁     上海辰山植物园

顾  铮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

徐菲悦     上海植物园

姚  瑶     上海古猗园

钱颖盈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

袁旺尧     上海市林业总站

朱丽华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

朱晓琳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

王玮红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机关处室组

刘  宏     市局公园绿地处

王  颖     市局市容管理处

三、进步奖

陈诗瑶     青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王远航     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陈钇豪     崇明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樊珏斐     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彭佳宇     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朱靖雯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施  杨     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

唐  瓴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丁晓雯     市绿委办秘书处

蒋佳艳     市局组织人事处

四、年度好新闻(排名不分先后)

1. 闵行林业站坚守阵地  积极做好野生动物源头管控(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 昔日中环“烂尾楼”成功爆破拆除 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通宵奋战恢复道路本色(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3. 换季断舍离 探索风靡徐汇社区的新风尚(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4. 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系列标准全国首发(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5. 听音乐,喝牛奶的桃子的故事—— 一堂有趣又有料的田间课堂(上海市林业总站)

6. “开考”准时 “答题”高效——市绿化市容热线全力做好“夏令热线”首日市民来电诉求处置现场协调指导(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

7. 服务优先 流程再造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林业)工程管理站有序推进“无纸化”网上办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林业)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站)

8. 问诊悬铃木古树群 出台“一树一策”保护方案(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9. 崇明东滩保护区“滨海滩涂湿地迁徙水鸟生境特征及栖息地营建技术示范”项目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

10. 终于等到你!上海市环境学校学子返校复学第一天(上海市环境学校)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立新功。各单位及信息员要以先进为榜样,结合“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目标任务,瞄准行业发展主线、突出单位业务特色,积极报送政务信息,为服务绿化市容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附件:2020年度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政务信息年度好新闻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办公室

           2021年3月12日


2020年度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政务信息年度好新闻

 

1. 闵行林业站坚守阵地  积极做好野生动物源头管控

闵行区绿化市容局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闵行区绿化和市容局下属单位区林业站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体干部职工敢干担当,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筑牢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第一道防线,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切实承担好野生动物管控职责,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随着疫情发展,市民对身边的野生动物存在较大恐慌。为此,闵行区林业站组织党员及野保业务骨干成立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突击队,全面负责全区的野生动物救助处置工作。

在当前抗疫关键期,蝙蝠的救助量大爆发,甚至有一市民家中连续2次发现蝙蝠,应急处置人员冒着自身防控风险,进入市民家中进行救助。大家急市民所急,忧市民所忧,一件件都予以妥善处置,做好沟通解释,也消除了老百姓对蝙蝠的恐慌情绪。

2月11日,闵行区野保部门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称在梅陇镇晶华坊小区垃圾桶内发现活体蜥蜴。应急处置突击队立即驱车赶往现场,在该小区垃圾桶内发现绿鬣蜥(该物种属CITESⅡ级保护动物,等同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初步判断为遗弃宠物。该物种原生活于热带地区,本应在温暖的环境中栖息,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却遭主人遗弃在垃圾桶内。工作人员小心的将蜥蜴捕获进笼子后,立马驱车送往上海动物园,让它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暖新窝。

1月23-2月11日期间,闵行区野保部门共救助处置动物18起,其中:安德鲁貂1起、绿鬣蜥1起(国家二级保护)、蓝孔雀2起、蝙蝠12起、黑天鹅2起。

闵行区现有市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湿地)4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1家,重点管控林地1.1万多亩。在闵行区绿容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压实区镇联防联控工作责任,安排专人值班值守,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全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联防联控期间安排专人对重点敏感区域、重点单位(农贸市场、花鸟市场、商场、超市、餐饮饭店等)、重点管控林地进行实地监督检查。1月23-2月12日,全区共出动野保人员1757人次,检查农贸市场873个(次)、检查花鸟市场58个(次),未发现有违法售卖野生动物行为;出动380多人次,对1.1万亩林地开展检查,拆除捕鸟网1起;浦江镇、华漕镇市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加强野生动物异常情况野外踏查监测,监测数据及时上报“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对驯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日常监管,坚持做到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零报告;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

1月23日晚,闵行区绿化市容局紧急联系区市场局,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经营场所及农贸市场巡查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接,摸清区域内室内动物园数量为9家。次日,对室内动物园开展主体检查,要求室内动物园全部暂停经营。目前,区内室内动物园已全部暂停营业。同时,要求2个市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做好日常的疫情监测,加大辖区内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越冬地、公益林地等重点区域巡查力度,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规范处置,发现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根据《闵行区关于进一步优化区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组团包干”的形式,定点支援联系社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站党支部快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调配力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志愿服务人员动员、防护物资分发、服务点位分配及岗前培训,赴社区上岗定点支援,以高度的责任感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筑起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铜墙铁壁”。

 

 

2. 昔日中环“烂尾楼”成功爆破拆除 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通宵奋战恢复道路本色

普陀区绿化市容局

 

4月20日凌晨0时30分,伴随着一阵巨响,矗立于真北路二十年的普陀区中环百联4栋“烂尾楼”被爆破拆除,接踵而来的是周边道路粉尘污染。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高度重视此次爆破拆除后周边道路环境保障及绿化面貌恢复工作,精心部署整治预案,投入大量作业车辆及工作人员,通宵达旦至凌晨5点30分,基本恢复周边道路环境整洁和绿地面貌。

充分准备 从容应对

4月20日不仅是普陀区中环百联“烂尾楼”拆除的时间,同时也是普陀区创城“模拟考”的第一天,如何保证在这一天让道路和绿地面貌迅速恢复干净整洁,对于普陀区绿化市容局来说压力不小。经过精心部署,局重大活动保障部门组织相关科所、作业单位前期对大楼爆破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结果预估后,制定出详细保障方案,合理安排车辆与人员,一切准备就绪。4月19日22点30分,所有车辆集合完毕;22点45分,所有作业人员集合;23点,各作业车辆、人员准时到达真北路曹安路口、真北路梅川路口、真光路曹安路口原地待命……

现场待命 精准施策

4月20日0点30分,随着几声巨响,4栋大楼成功爆破,建筑粉尘随之倾巢而出,很快覆盖周边各条道路。局重大活动保障部门先对道路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能见度只有2米的粉尘中穿行。根据粉尘飘落及道路污染情况,立即调整方案,决定采取“雾炮车打头阵降尘作业;快车道机机组团、列队式作业;人行道人机结合作业;绿化清洗作业”的方式,对真北路(梅川路-铜川路),曹安路(真北路-真光路),梅川路(真北路-真光路),真光路(梅川路-铜川路)等道路进行精细化整治。

人机组合 通宵奋战

雾炮车打头阵,喷雾降尘,冲洗车用高压水枪对路面进行铺湿抑尘的同时,将一部分粉尘先行冲到沟底。各路段快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中间隔离地区、人行道实行人机组合,进行全方位冲洗。真北路近曹安路是污染最严重的点位,可以看到路面及两边的绿化带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建筑粉尘,作业人员对路面凝结起浓稠的泥污一遍遍反复用力洗刷直至清除干净。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普陀区环卫企业共出动人员81名;出动雾炮车、冲洗车、洒水车、机扫车和三合一洗磨车14辆。区绿化养护企业共出动人员6名,出动洒水车3辆,药水车1辆。通过人机、机机组团式、列队式作业,奋战4个多小时,直至5点半基本实现了周边真北路、曹安路、真光路和梅川路道路见本色。

接下来,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重大活动保障部门将继续开展道路巡查工作,对发现有落尘区域继续开展降尘工作,确保上海中环中心周边道路、绿化环境面貌全面恢复。

 

 

3. 换季断舍离 探索风靡徐汇社区的新风尚

徐汇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近期,徐汇区绿化市容局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联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环保回收暨再生资源定向捐赠活动,拉开了“转角汇”援藏公益项目的序幕。本活动旨在传播环保回收、资源循环理念,为萨迦县需要帮助的孩子搭建一座爱的桥梁。

当这些跨越空间的爱心物品送到孩子们手中时,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环保理念的决心和信心。除了捐给西藏小朋友的旧书籍、衣物外,日常生活中的废纸箱、饮料瓶也通过定期上线的两网融合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随着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渐增强,市民家里的可回收物越堆越多。为了进一步“还惠于民”,徐汇区不断推进两网融合工作。居民们把收集的快递纸盒、饮料罐和废玻璃、废织物等收拾后,送到两网融合回收现场,既换了钱,又腾出了空地方。

通过实现分类网络和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本地化闭环管理。并通过多样化的回收形式,提升居民交投体验。目前徐汇区既有统一的现场回收活动,也有自助回收箱的分类交投,还可以预约上门回收。2020年截至目前,徐汇组织进行了12531场可回收物回收活动,其中有4391场是面对社区居民的固定排片回收活动。疫情期间,徐汇2月10日就恢复对保洁员和单位的预约上门回收,4月20日恢复了居住区固定排片回收,方便居民投放可回收物。

徐汇区绿化市容局以社区回收管家模式为主、自助回收箱、固定排片、保洁员为辅,制定了两网融合的“一社区一档案”,让回收服务管理更精细、更专业。

下阶段,徐汇区将以“提质”和“增效”为目标,细分可回收物品类,进一步做实、做细、做精可回收物收运全程管理,以专业、精细的服务打造徐汇“两网融合”品牌,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4. 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系列标准全国首发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国内外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逐渐明确了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作用与贡献,森林碳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重视。

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利用森林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保障人居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科学计量监测城市森林碳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部署的有力支撑。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以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连续多年开展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形成了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相关的系列地方标准《城市森林碳汇调查及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和《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两项标准于7月6日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国内首次面向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的林业领域系列标准,《城市森林碳汇调查及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和《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分别就城市森林碳汇调查的对象、样地抽样、样品采集、内业参数测定、碳库确定、碳源/汇计量监测的具体方法、相关模型选择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两项标准将用于指导城市森林碳汇的科学计量监测,为城市森林资源管理、质量评价及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5. 听音乐,喝牛奶的桃子的故事—— 一堂有趣又有料的田间课堂

上海市林业总站

 

五月的天,阳光灿烂明媚,初夏的气息渐浓。在金山区天母果园内,一曲曲悠扬的古典音乐萦绕在田间树梢,一丛丛葡萄廊下的缤纷夏花吐纳着芬芳,一树树叶绿和一枚枚毛茸茸的桃果诉说着夏日葱茏。5月,一堂别有趣味的田间课堂在这片生态桃园中如期而开。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王卫国面对紧紧围绕在身旁的近30名金山区果农,细致讲解着他多年来的桃栽培心得。

王卫国专家首先介绍了果园的基本情况和理念定位。果园目前占地160亩,主栽30多个品种,成熟期可从5月持续至11月。为了丰富桃园品种,今年又从日本引进了30多个优质桃品种。王卫国专家在诠释其理念定位时表示“我们要把果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养。我们的桃子是在工人们的细心呵护下,‘听’着古典音乐,‘吃’着生物菌肥,‘喝’着牛奶长大的。”有些学员不禁问道:“这样种出的桃有什么不一样呢?” 王卫国专家指着园内科普区中印有检测报告的一栏,自豪地说道“园内在第三代EPA生态+精准+健康农食一体化技术和配套的桃栽培技术基础上培育出的桃果不仅实现了零农残的高度安全性,且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含量甚至超过了日本生鲜桃国家标准中的含量。”

带着浓浓的好奇,果农们跟着授课老师来到田间。王卫国专家表示南方地区主干型桃树栽培易失败的原因在于未精准施肥,过量施用N肥。他指着园内一行行高密度、主干型种植的桃树,强调主干型桃树栽培技术要点在于按需施肥。要想种出好吃的桃子,各元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K、N、Ca、Mg和P,而非常规的N、P、K。其中Mg肥的合理施用决定了桃子是否有鲜味。针对主干型桃树栽培时易出现上强下弱的问题,王卫国专家建议以果来控树势,树体上、中、下部分别留果3、2和1枚,同时也可确保成熟期整株树上桃果大小较为均匀。目前,天母果园管理已实现高度机械化,整个生长季涉及的机械近20种,包括风式喷雾机、坐骑式割草机、遥控履带旋耕机和枝条粉碎机等。基地工作人员还着重进行履带式风送式喷雾机的作业现场演示,让学员直观地体验到果园机械化的省力性。“用了这个喷雾机,现在一亩地的用肥用药量比原先少了一半以上,既节约成本又环保。”学员们纷纷赞叹道。

除了生草栽培,桃园内土壤的肥力维持和理化性质改良还需大量施用有机肥,而有机肥的发酵则离不开各类微生物,其在发酵过程中作为活细胞催化剂起着重要作用。随后,王卫国专家在室内课堂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桃园生物菌肥制作和使用。课堂上,王卫国专家重点讲解了生物菌肥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EM菌的实验室扩培流程,并现场演示该菌种镜检,通过图片让学员观察了解EM菌种的形态。课堂反响热烈,学员们就菌种保存、扩培液制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适合上海地区特点的果树省力化、生态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是本市果树栽培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乡土专家队伍是助推本市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要成员,在为沪郊果农的一次次授课中,积极发挥着在本市沪郊林果技术的推广示范作用。

 

 

6. “开考”准时 “答题”高效——市绿化市容热线全力做好“夏令热线”首日市民来电诉求处置现场协调指导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

 

8:35受理并下派诉求工单,9:00区应急处置队伍到场,10:00顺利完成行道树梳枝作业……市绿化市容热线会同区承办单位,在“夏令热线”开线首日高效交出“答卷”。

7月13日上午8时30分,2020年“夏令热线”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热线高考”拉开了帷幕。“开线日”当天早上,汤志平副市长赴12319接听市民来电,解决百姓“急难愁”。有市民反映平阳路近古美路一处路灯昏暗,夜间通行存在安全隐患。汤志平副市长当即作出指示,要求由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牵头,联合绿化市容部门落实处置。市绿化市容局高度重视,邓建平局长立即要求绿化市容热线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响应,积极配合相关职能单位做好问题核查、整改工作。

上午9时许,市绿化市容热线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社会宣传处、市绿化管理指导站、闵行区绿化市容局、古美路街道及绿化养护单位来到现场踏勘。经查,造成路灯光线昏暗主要原因为路灯光源出现老化,以及行道树部分枝条遮挡光线。据了解,绿化养护单位一直以来按照行业要求、标准,规范行道树养护作业;但近期受到“暴力梅”影响,行道树长势“较猛”,确有部分下垂枝条遮挡了路灯。接到市绿化市容热线派发工单后,区绿化部门第一时间到场,并在相关区域设置警示牌、拉起警示线,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引导;在电力部门(路灯运管单位)到场后,现场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由绿化部门通过登高车先对涉事行道树作疏枝处理,再由电力部门对路灯作检测更换。现场观察,操作过程安全可靠,梳枝作业规范迅速,消除遮挡较为明显;在梳枝同时,做到“一手清”,确保道路无绿化残枝,现场干净、整洁,为后续电力部门作业打下基础。区绿化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对区域内行道树开展全覆盖式巡查,根据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市绿化市容热线要求各区绿化市容热线平台、诉求承办部门和单位,学习借鉴闵行区经验、做法,及时响应并做好“夏令热线”市民诉求处置整改,努力提高市民满意度与获得感,着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7. 服务优先 流程再造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林业)工程管理站有序推进“无纸化”网上办理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林业)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站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一网通办”进一步加强本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试行)》、市绿容局2020年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要点,市绿化和市容工程站依托绿化工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二期开发,通过流程再造,有序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全过程网上办理,实现不再收取纸质材料的目标,切实改善窗口服务效能。

近日,电子证照库、企业电子签章平台升级改造完成,并应用于配套绿化开工信息报受理事项中,市工程站邀请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等多家企业一起参与上线前的系统测试会,让服务相对人亲身体验在实际申报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重复输入、操作不便捷以及企业签章无法实现等问题。会议中,双方不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针对与市住建委合同信息数据共享问题、容易产生误解的数据填写、工程造价自动比对等企业提出的问题都及时做了的调整和完善。

市绿化工程站于6月中旬将配套绿化工程开工信息报送流程部署上线,企业办理开工信息报送将完全在线上完成,不再提交纸质材料,该项工作的开发完成将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办理事项的获得感和体验度,此次开工信息报送办理项目上线为推动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实现网上办理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问诊悬铃木古树群 出台“一树一策”保护方案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静安公园东临常熟路、西接华山路、南达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以32株百年悬铃木为中心大道把公园一分为二。静安公园1号门口处,园路两侧的悬铃木平均高度约26米,高可达30多米,平均胸围约246厘米,树干粗壮。这批古树是沪上最大规模悬铃木古树群,最老的栽种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

近年来,这批古树各种病症频发,如偏冠、虫害、腐烂、中空等。去年8月,台风“利奇马”过境期间,园内1347号古悬铃木发生倒伏。今年3月,又有游客被一根因虫害而中空断裂的古树枝条砸中受伤。

为保护这32株古树,全方位了解古树的健康状况,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从6月开始,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为32株古树进行“VIP体检”。专家运用Tree Radar(树木雷达)扫描根系,发现古悬铃木的根系较多集中在地下20厘米到40厘米范围内,树冠与根系的比例失衡,存在倒伏风险。同时,专家还用Picus 3和人工登高用橡皮锤敲击等方法,对主干枝干腐烂、中空情况和上部枝条健康情况进行探查分析,发现5株古树偏冠,存在一定断裂风险。

初步检查后,市区两级古树管理部门认为,园内悬铃木古树有不同程度的外向偏冠,偏冠最大倾斜角度35度,逐年严重。究其原因,一来公园大道使用硬质铺装,中轴线埋置市政管道,阻碍悬铃木古树根系正常生长;二来悬铃木古树冠幅较大,大道两侧可供生长的空间不足。

经过科学测试和大量数据分析,“静安公园悬铃木古树群保护方案”初步形成。8月12日,市、区两级绿化部门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保护方案数据详实、可操作性强,并根据保护方案决定开展二次修剪:于8月中旬对偏冠严重、有倒伏风险的7株古树先进行修剪,并将于落叶时,对剩余25株进行修剪。静安区绿化部门表示近期将采用吊车和登高车,以每天“治疗”2棵古树的速度,用16天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9. 崇明东滩保护区“滨海滩涂湿地迁徙水鸟生境特征及栖息地营建技术示范”项目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 

    

   近年来,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项目,开展了项目子课题“滨海滩涂湿地迁徙水鸟生境特征及栖息地营建技术”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该示范区在东滩保护区2014 年度中央湿地保护补助项目——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侧堤以南互花米草分布区生态治理项目区的基础上,营造了7000亩的自然漫灌优化区。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低潮滩,低人工干预度的互花米草灭除技术、自然漫灌式水位调控技术、海三棱藨草就地保护技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示范区成功灭除了该区域互花米草1000亩,种植海三棱藨草650亩,每年收割芦苇600亩,改造生态围堰3000米,营造浅滩300亩。

示范区为各类水鸟提供了更多的栖息环境,已成为崇明东滩重要的水鸟栖息生境,水鸟的数量和种类呈明显上升趋势。示范区建成以来,共调查到水鸟39种,近3万只次,其中包括小天鹅、白头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本示范区的建设,是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了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崇明东滩生态修复技术手段,为滨海湿地鸻鹬类栖息生境的恢复和营建技术提供了优良的示范作用。

 

 

10. 终于等到你!上海市环境学校学子返校复学第一天

上海市环境学校

 

5月18日,夏风习习,阳光正好,上海市环境学校非毕业班上海籍学生正式返校复学。静谧了许久的校园因学生们的到来再次生机勃勃。

一大早,按照前期的分工安排,教职工志愿者、班主任老师、教官、保安等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序到位,以严谨的态度、暖心的微笑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引导每一位学生安全返校。学校党政领导也早早等候在大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

复学第一关

早上7点开始,第一批返校学生陆续到达校门口。在教职工志愿者和教官的指引下,学生们按照醒目的地面标识有序排队,经核验随申码、红外测温仪测量体温、查看《健康调查表》和手部消毒等“关卡”后,各项检查均无异常的学生方可进校。整个过程安全有序、平稳高效。7点50分起,第二批返校的学生也在入门检测完毕后,依次进入校园。

考虑到特殊时期家长不能入校为学生们搬运行李,学校教职工志愿者和学生科老师还带头与教官、班主任一起,来回穿梭在校园里,帮助学生一趟趟往学生宿舍搬运行李。老师们的暖心服务不仅缩短了学生的入校时间,也打消了家长们的担忧,更让同学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即将回到久违的宿舍,不少学生难掩激动的情绪。为了保障学生们的住宿安全,所有住校学生在进入学生宿舍楼前,还需配合进行二次体温测量和手部消毒,随后才能有序进入宿舍楼。

复学第一课

教学楼中,许久不见的同学、老师都戴着口罩热情地打招呼。一张张笑脸,绽放在师生脸上,点亮了整个校园。

依照返校工作的相关安排,学生们有序进行注册和领书等报到程序。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也从进校、饮食、上课、住宿等防疫措施要点环节入手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并对班级内增加消毒员、卫生员等学生志愿岗位和学生寝室寝室长的防疫职责作了详细说明。随后,学校学生科还通过视频转播的形式向全体返校学生召开了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倡议所有学生做好个人防护,鼓励大家积极面对疫情,尽快适应返校复学生活。

复学第一餐

上午的时光在一片井然有序中平稳度过。上午10点50分开始,在班主任和教官的引导下,学生们依次排队前往食堂外侧的洗手台清洁双手。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学校在学生返校复学前,已将食堂外侧的所有洗手台改成脚踏式出水,并在洗手台附近张贴“七步洗手法”,指导学生们正确洗手。

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所有返校学生分两批错峰就餐。进入食堂前,每位学生需严格按照一米间隔,经红外测温仪测温后进入食堂。取餐时,学生们也严格按照隔离带规划出的路线取餐入座。

在减少近距离接触风险的前提下,学校严格执行分餐制度,所有餐桌都用隔离板隔开,并张贴学生班级、姓名等信息,学生依据个人信息固定座位用餐。学校食堂还贴心地在每张隔离板上黏贴了卡通挂钩,引导学生把摘下的口罩挂在小挂钩上,有效避免了就餐期间口罩的二次污染,进一步确保了学生的安全。一个个暖心周到的防疫措施让复学后第一餐的饭菜更加美味可口,久违的熟悉味道由味蕾传至心田。

暖心的守护、安全的距离、周到的服务……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学校学子返校复学的第一天井然有序,整个返校工作安全平稳。学校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学后的线上线下“双轨”教学工作,也愿所有环校学子能做好防护、专心学习,让梦想发光,让青春无悔!

 

 

 

2020年度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政务信息年度好新闻

 

1. 闵行林业站坚守阵地  积极做好野生动物源头管控

闵行区绿化市容局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闵行区绿化和市容局下属单位区林业站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体干部职工敢干担当,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筑牢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第一道防线,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切实承担好野生动物管控职责,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随着疫情发展,市民对身边的野生动物存在较大恐慌。为此,闵行区林业站组织党员及野保业务骨干成立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突击队,全面负责全区的野生动物救助处置工作。

在当前抗疫关键期,蝙蝠的救助量大爆发,甚至有一市民家中连续2次发现蝙蝠,应急处置人员冒着自身防控风险,进入市民家中进行救助。大家急市民所急,忧市民所忧,一件件都予以妥善处置,做好沟通解释,也消除了老百姓对蝙蝠的恐慌情绪。

2月11日,闵行区野保部门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称在梅陇镇晶华坊小区垃圾桶内发现活体蜥蜴。应急处置突击队立即驱车赶往现场,在该小区垃圾桶内发现绿鬣蜥(该物种属CITESⅡ级保护动物,等同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初步判断为遗弃宠物。该物种原生活于热带地区,本应在温暖的环境中栖息,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却遭主人遗弃在垃圾桶内。工作人员小心的将蜥蜴捕获进笼子后,立马驱车送往上海动物园,让它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暖新窝。

1月23-2月11日期间,闵行区野保部门共救助处置动物18起,其中:安德鲁貂1起、绿鬣蜥1起(国家二级保护)、蓝孔雀2起、蝙蝠12起、黑天鹅2起。

闵行区现有市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湿地)4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1家,重点管控林地1.1万多亩。在闵行区绿容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压实区镇联防联控工作责任,安排专人值班值守,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全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联防联控期间安排专人对重点敏感区域、重点单位(农贸市场、花鸟市场、商场、超市、餐饮饭店等)、重点管控林地进行实地监督检查。1月23-2月12日,全区共出动野保人员1757人次,检查农贸市场873个(次)、检查花鸟市场58个(次),未发现有违法售卖野生动物行为;出动380多人次,对1.1万亩林地开展检查,拆除捕鸟网1起;浦江镇、华漕镇市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加强野生动物异常情况野外踏查监测,监测数据及时上报“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对驯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日常监管,坚持做到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零报告;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

1月23日晚,闵行区绿化市容局紧急联系区市场局,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经营场所及农贸市场巡查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接,摸清区域内室内动物园数量为9家。次日,对室内动物园开展主体检查,要求室内动物园全部暂停经营。目前,区内室内动物园已全部暂停营业。同时,要求2个市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做好日常的疫情监测,加大辖区内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越冬地、公益林地等重点区域巡查力度,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规范处置,发现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根据《闵行区关于进一步优化区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组团包干”的形式,定点支援联系社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站党支部快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调配力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志愿服务人员动员、防护物资分发、服务点位分配及岗前培训,赴社区上岗定点支援,以高度的责任感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筑起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铜墙铁壁”。

 

 

2. 昔日中环“烂尾楼”成功爆破拆除 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通宵奋战恢复道路本色

普陀区绿化市容局

 

4月20日凌晨0时30分,伴随着一阵巨响,矗立于真北路二十年的普陀区中环百联4栋“烂尾楼”被爆破拆除,接踵而来的是周边道路粉尘污染。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高度重视此次爆破拆除后周边道路环境保障及绿化面貌恢复工作,精心部署整治预案,投入大量作业车辆及工作人员,通宵达旦至凌晨5点30分,基本恢复周边道路环境整洁和绿地面貌。

充分准备 从容应对

4月20日不仅是普陀区中环百联“烂尾楼”拆除的时间,同时也是普陀区创城“模拟考”的第一天,如何保证在这一天让道路和绿地面貌迅速恢复干净整洁,对于普陀区绿化市容局来说压力不小。经过精心部署,局重大活动保障部门组织相关科所、作业单位前期对大楼爆破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结果预估后,制定出详细保障方案,合理安排车辆与人员,一切准备就绪。4月19日22点30分,所有车辆集合完毕;22点45分,所有作业人员集合;23点,各作业车辆、人员准时到达真北路曹安路口、真北路梅川路口、真光路曹安路口原地待命……

现场待命 精准施策

4月20日0点30分,随着几声巨响,4栋大楼成功爆破,建筑粉尘随之倾巢而出,很快覆盖周边各条道路。局重大活动保障部门先对道路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能见度只有2米的粉尘中穿行。根据粉尘飘落及道路污染情况,立即调整方案,决定采取“雾炮车打头阵降尘作业;快车道机机组团、列队式作业;人行道人机结合作业;绿化清洗作业”的方式,对真北路(梅川路-铜川路),曹安路(真北路-真光路),梅川路(真北路-真光路),真光路(梅川路-铜川路)等道路进行精细化整治。

人机组合 通宵奋战

雾炮车打头阵,喷雾降尘,冲洗车用高压水枪对路面进行铺湿抑尘的同时,将一部分粉尘先行冲到沟底。各路段快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中间隔离地区、人行道实行人机组合,进行全方位冲洗。真北路近曹安路是污染最严重的点位,可以看到路面及两边的绿化带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建筑粉尘,作业人员对路面凝结起浓稠的泥污一遍遍反复用力洗刷直至清除干净。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普陀区环卫企业共出动人员81名;出动雾炮车、冲洗车、洒水车、机扫车和三合一洗磨车14辆。区绿化养护企业共出动人员6名,出动洒水车3辆,药水车1辆。通过人机、机机组团式、列队式作业,奋战4个多小时,直至5点半基本实现了周边真北路、曹安路、真光路和梅川路道路见本色。

接下来,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重大活动保障部门将继续开展道路巡查工作,对发现有落尘区域继续开展降尘工作,确保上海中环中心周边道路、绿化环境面貌全面恢复。

 

 

3. 换季断舍离 探索风靡徐汇社区的新风尚

徐汇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近期,徐汇区绿化市容局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联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环保回收暨再生资源定向捐赠活动,拉开了“转角汇”援藏公益项目的序幕。本活动旨在传播环保回收、资源循环理念,为萨迦县需要帮助的孩子搭建一座爱的桥梁。

当这些跨越空间的爱心物品送到孩子们手中时,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环保理念的决心和信心。除了捐给西藏小朋友的旧书籍、衣物外,日常生活中的废纸箱、饮料瓶也通过定期上线的两网融合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随着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渐增强,市民家里的可回收物越堆越多。为了进一步“还惠于民”,徐汇区不断推进两网融合工作。居民们把收集的快递纸盒、饮料罐和废玻璃、废织物等收拾后,送到两网融合回收现场,既换了钱,又腾出了空地方。

通过实现分类网络和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本地化闭环管理。并通过多样化的回收形式,提升居民交投体验。目前徐汇区既有统一的现场回收活动,也有自助回收箱的分类交投,还可以预约上门回收。2020年截至目前,徐汇组织进行了12531场可回收物回收活动,其中有4391场是面对社区居民的固定排片回收活动。疫情期间,徐汇2月10日就恢复对保洁员和单位的预约上门回收,4月20日恢复了居住区固定排片回收,方便居民投放可回收物。

徐汇区绿化市容局以社区回收管家模式为主、自助回收箱、固定排片、保洁员为辅,制定了两网融合的“一社区一档案”,让回收服务管理更精细、更专业。

下阶段,徐汇区将以“提质”和“增效”为目标,细分可回收物品类,进一步做实、做细、做精可回收物收运全程管理,以专业、精细的服务打造徐汇“两网融合”品牌,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4. 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系列标准全国首发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国内外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逐渐明确了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作用与贡献,森林碳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重视。

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利用森林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保障人居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科学计量监测城市森林碳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部署的有力支撑。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以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连续多年开展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形成了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相关的系列地方标准《城市森林碳汇调查及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和《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两项标准于7月6日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国内首次面向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的林业领域系列标准,《城市森林碳汇调查及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和《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分别就城市森林碳汇调查的对象、样地抽样、样品采集、内业参数测定、碳库确定、碳源/汇计量监测的具体方法、相关模型选择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两项标准将用于指导城市森林碳汇的科学计量监测,为城市森林资源管理、质量评价及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5. 听音乐,喝牛奶的桃子的故事—— 一堂有趣又有料的田间课堂

上海市林业总站

 

五月的天,阳光灿烂明媚,初夏的气息渐浓。在金山区天母果园内,一曲曲悠扬的古典音乐萦绕在田间树梢,一丛丛葡萄廊下的缤纷夏花吐纳着芬芳,一树树叶绿和一枚枚毛茸茸的桃果诉说着夏日葱茏。5月,一堂别有趣味的田间课堂在这片生态桃园中如期而开。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王卫国面对紧紧围绕在身旁的近30名金山区果农,细致讲解着他多年来的桃栽培心得。

王卫国专家首先介绍了果园的基本情况和理念定位。果园目前占地160亩,主栽30多个品种,成熟期可从5月持续至11月。为了丰富桃园品种,今年又从日本引进了30多个优质桃品种。王卫国专家在诠释其理念定位时表示“我们要把果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养。我们的桃子是在工人们的细心呵护下,‘听’着古典音乐,‘吃’着生物菌肥,‘喝’着牛奶长大的。”有些学员不禁问道:“这样种出的桃有什么不一样呢?” 王卫国专家指着园内科普区中印有检测报告的一栏,自豪地说道“园内在第三代EPA生态+精准+健康农食一体化技术和配套的桃栽培技术基础上培育出的桃果不仅实现了零农残的高度安全性,且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含量甚至超过了日本生鲜桃国家标准中的含量。”

带着浓浓的好奇,果农们跟着授课老师来到田间。王卫国专家表示南方地区主干型桃树栽培易失败的原因在于未精准施肥,过量施用N肥。他指着园内一行行高密度、主干型种植的桃树,强调主干型桃树栽培技术要点在于按需施肥。要想种出好吃的桃子,各元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K、N、Ca、Mg和P,而非常规的N、P、K。其中Mg肥的合理施用决定了桃子是否有鲜味。针对主干型桃树栽培时易出现上强下弱的问题,王卫国专家建议以果来控树势,树体上、中、下部分别留果3、2和1枚,同时也可确保成熟期整株树上桃果大小较为均匀。目前,天母果园管理已实现高度机械化,整个生长季涉及的机械近20种,包括风式喷雾机、坐骑式割草机、遥控履带旋耕机和枝条粉碎机等。基地工作人员还着重进行履带式风送式喷雾机的作业现场演示,让学员直观地体验到果园机械化的省力性。“用了这个喷雾机,现在一亩地的用肥用药量比原先少了一半以上,既节约成本又环保。”学员们纷纷赞叹道。

除了生草栽培,桃园内土壤的肥力维持和理化性质改良还需大量施用有机肥,而有机肥的发酵则离不开各类微生物,其在发酵过程中作为活细胞催化剂起着重要作用。随后,王卫国专家在室内课堂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桃园生物菌肥制作和使用。课堂上,王卫国专家重点讲解了生物菌肥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EM菌的实验室扩培流程,并现场演示该菌种镜检,通过图片让学员观察了解EM菌种的形态。课堂反响热烈,学员们就菌种保存、扩培液制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适合上海地区特点的果树省力化、生态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是本市果树栽培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乡土专家队伍是助推本市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要成员,在为沪郊果农的一次次授课中,积极发挥着在本市沪郊林果技术的推广示范作用。

 

 

6. “开考”准时 “答题”高效——市绿化市容热线全力做好“夏令热线”首日市民来电诉求处置现场协调指导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

 

8:35受理并下派诉求工单,9:00区应急处置队伍到场,10:00顺利完成行道树梳枝作业……市绿化市容热线会同区承办单位,在“夏令热线”开线首日高效交出“答卷”。

7月13日上午8时30分,2020年“夏令热线”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热线高考”拉开了帷幕。“开线日”当天早上,汤志平副市长赴12319接听市民来电,解决百姓“急难愁”。有市民反映平阳路近古美路一处路灯昏暗,夜间通行存在安全隐患。汤志平副市长当即作出指示,要求由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牵头,联合绿化市容部门落实处置。市绿化市容局高度重视,邓建平局长立即要求绿化市容热线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响应,积极配合相关职能单位做好问题核查、整改工作。

上午9时许,市绿化市容热线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社会宣传处、市绿化管理指导站、闵行区绿化市容局、古美路街道及绿化养护单位来到现场踏勘。经查,造成路灯光线昏暗主要原因为路灯光源出现老化,以及行道树部分枝条遮挡光线。据了解,绿化养护单位一直以来按照行业要求、标准,规范行道树养护作业;但近期受到“暴力梅”影响,行道树长势“较猛”,确有部分下垂枝条遮挡了路灯。接到市绿化市容热线派发工单后,区绿化部门第一时间到场,并在相关区域设置警示牌、拉起警示线,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引导;在电力部门(路灯运管单位)到场后,现场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由绿化部门通过登高车先对涉事行道树作疏枝处理,再由电力部门对路灯作检测更换。现场观察,操作过程安全可靠,梳枝作业规范迅速,消除遮挡较为明显;在梳枝同时,做到“一手清”,确保道路无绿化残枝,现场干净、整洁,为后续电力部门作业打下基础。区绿化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对区域内行道树开展全覆盖式巡查,根据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市绿化市容热线要求各区绿化市容热线平台、诉求承办部门和单位,学习借鉴闵行区经验、做法,及时响应并做好“夏令热线”市民诉求处置整改,努力提高市民满意度与获得感,着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7. 服务优先 流程再造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林业)工程管理站有序推进“无纸化”网上办理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林业)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站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一网通办”进一步加强本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试行)》、市绿容局2020年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要点,市绿化和市容工程站依托绿化工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二期开发,通过流程再造,有序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全过程网上办理,实现不再收取纸质材料的目标,切实改善窗口服务效能。

近日,电子证照库、企业电子签章平台升级改造完成,并应用于配套绿化开工信息报受理事项中,市工程站邀请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等多家企业一起参与上线前的系统测试会,让服务相对人亲身体验在实际申报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重复输入、操作不便捷以及企业签章无法实现等问题。会议中,双方不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针对与市住建委合同信息数据共享问题、容易产生误解的数据填写、工程造价自动比对等企业提出的问题都及时做了的调整和完善。

市绿化工程站于6月中旬将配套绿化工程开工信息报送流程部署上线,企业办理开工信息报送将完全在线上完成,不再提交纸质材料,该项工作的开发完成将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办理事项的获得感和体验度,此次开工信息报送办理项目上线为推动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实现网上办理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问诊悬铃木古树群 出台“一树一策”保护方案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静安公园东临常熟路、西接华山路、南达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以32株百年悬铃木为中心大道把公园一分为二。静安公园1号门口处,园路两侧的悬铃木平均高度约26米,高可达30多米,平均胸围约246厘米,树干粗壮。这批古树是沪上最大规模悬铃木古树群,最老的栽种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

近年来,这批古树各种病症频发,如偏冠、虫害、腐烂、中空等。去年8月,台风“利奇马”过境期间,园内1347号古悬铃木发生倒伏。今年3月,又有游客被一根因虫害而中空断裂的古树枝条砸中受伤。

为保护这32株古树,全方位了解古树的健康状况,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从6月开始,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为32株古树进行“VIP体检”。专家运用Tree Radar(树木雷达)扫描根系,发现古悬铃木的根系较多集中在地下20厘米到40厘米范围内,树冠与根系的比例失衡,存在倒伏风险。同时,专家还用Picus 3和人工登高用橡皮锤敲击等方法,对主干枝干腐烂、中空情况和上部枝条健康情况进行探查分析,发现5株古树偏冠,存在一定断裂风险。

初步检查后,市区两级古树管理部门认为,园内悬铃木古树有不同程度的外向偏冠,偏冠最大倾斜角度35度,逐年严重。究其原因,一来公园大道使用硬质铺装,中轴线埋置市政管道,阻碍悬铃木古树根系正常生长;二来悬铃木古树冠幅较大,大道两侧可供生长的空间不足。

经过科学测试和大量数据分析,“静安公园悬铃木古树群保护方案”初步形成。8月12日,市、区两级绿化部门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保护方案数据详实、可操作性强,并根据保护方案决定开展二次修剪:于8月中旬对偏冠严重、有倒伏风险的7株古树先进行修剪,并将于落叶时,对剩余25株进行修剪。静安区绿化部门表示近期将采用吊车和登高车,以每天“治疗”2棵古树的速度,用16天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9. 崇明东滩保护区“滨海滩涂湿地迁徙水鸟生境特征及栖息地营建技术示范”项目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 

    

   近年来,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项目,开展了项目子课题“滨海滩涂湿地迁徙水鸟生境特征及栖息地营建技术”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该示范区在东滩保护区2014 年度中央湿地保护补助项目——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侧堤以南互花米草分布区生态治理项目区的基础上,营造了7000亩的自然漫灌优化区。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低潮滩,低人工干预度的互花米草灭除技术、自然漫灌式水位调控技术、海三棱藨草就地保护技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示范区成功灭除了该区域互花米草1000亩,种植海三棱藨草650亩,每年收割芦苇600亩,改造生态围堰3000米,营造浅滩300亩。

示范区为各类水鸟提供了更多的栖息环境,已成为崇明东滩重要的水鸟栖息生境,水鸟的数量和种类呈明显上升趋势。示范区建成以来,共调查到水鸟39种,近3万只次,其中包括小天鹅、白头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本示范区的建设,是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了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崇明东滩生态修复技术手段,为滨海湿地鸻鹬类栖息生境的恢复和营建技术提供了优良的示范作用。

 

 

10. 终于等到你!上海市环境学校学子返校复学第一天

上海市环境学校

 

5月18日,夏风习习,阳光正好,上海市环境学校非毕业班上海籍学生正式返校复学。静谧了许久的校园因学生们的到来再次生机勃勃。

一大早,按照前期的分工安排,教职工志愿者、班主任老师、教官、保安等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序到位,以严谨的态度、暖心的微笑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引导每一位学生安全返校。学校党政领导也早早等候在大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

复学第一关

早上7点开始,第一批返校学生陆续到达校门口。在教职工志愿者和教官的指引下,学生们按照醒目的地面标识有序排队,经核验随申码、红外测温仪测量体温、查看《健康调查表》和手部消毒等“关卡”后,各项检查均无异常的学生方可进校。整个过程安全有序、平稳高效。7点50分起,第二批返校的学生也在入门检测完毕后,依次进入校园。

考虑到特殊时期家长不能入校为学生们搬运行李,学校教职工志愿者和学生科老师还带头与教官、班主任一起,来回穿梭在校园里,帮助学生一趟趟往学生宿舍搬运行李。老师们的暖心服务不仅缩短了学生的入校时间,也打消了家长们的担忧,更让同学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即将回到久违的宿舍,不少学生难掩激动的情绪。为了保障学生们的住宿安全,所有住校学生在进入学生宿舍楼前,还需配合进行二次体温测量和手部消毒,随后才能有序进入宿舍楼。

复学第一课

教学楼中,许久不见的同学、老师都戴着口罩热情地打招呼。一张张笑脸,绽放在师生脸上,点亮了整个校园。

依照返校工作的相关安排,学生们有序进行注册和领书等报到程序。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也从进校、饮食、上课、住宿等防疫措施要点环节入手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并对班级内增加消毒员、卫生员等学生志愿岗位和学生寝室寝室长的防疫职责作了详细说明。随后,学校学生科还通过视频转播的形式向全体返校学生召开了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倡议所有学生做好个人防护,鼓励大家积极面对疫情,尽快适应返校复学生活。

复学第一餐

上午的时光在一片井然有序中平稳度过。上午10点50分开始,在班主任和教官的引导下,学生们依次排队前往食堂外侧的洗手台清洁双手。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学校在学生返校复学前,已将食堂外侧的所有洗手台改成脚踏式出水,并在洗手台附近张贴“七步洗手法”,指导学生们正确洗手。

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所有返校学生分两批错峰就餐。进入食堂前,每位学生需严格按照一米间隔,经红外测温仪测温后进入食堂。取餐时,学生们也严格按照隔离带规划出的路线取餐入座。

在减少近距离接触风险的前提下,学校严格执行分餐制度,所有餐桌都用隔离板隔开,并张贴学生班级、姓名等信息,学生依据个人信息固定座位用餐。学校食堂还贴心地在每张隔离板上黏贴了卡通挂钩,引导学生把摘下的口罩挂在小挂钩上,有效避免了就餐期间口罩的二次污染,进一步确保了学生的安全。一个个暖心周到的防疫措施让复学后第一餐的饭菜更加美味可口,久违的熟悉味道由味蕾传至心田。

暖心的守护、安全的距离、周到的服务……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学校学子返校复学的第一天井然有序,整个返校工作安全平稳。学校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学后的线上线下“双轨”教学工作,也愿所有环校学子能做好防护、专心学习,让梦想发光,让青春无悔!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