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圈养野生动物福利,了解饲养员做了哪些工作
丰容与训练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的重要手段。在上海动物园马来熊展区,饲养员为了让它们生活得有滋有味,展区里做了许多环境丰容:有假树、山洞,还挖了个蓄水池,满足它们攀援、躲藏、游玩的需要;饲养员还时不时做些感知丰容,剪一些棕榈树叶或者竹叶等让它们接触到不同植物叶子的气味,增加它们玩乐的兴致。而食物丰容是许多动物岗位都会做的工作,把水果提子塞进雪碧瓶,再挂在树上,增加双角犀鸟取食难度;象龟的饲养员个个又是植物种植专家,每年春天都要在象龟的室外展区种上苏丹草、窃衣、早熟禾、麦冬和苎麻等牧草野草,既充实在本杰士堆中,也会点缀在整个展区里,让龟们享受夏日的清凉与美味。至于灵长动物,食物种类更是丰富又美味,果蔬树叶合理搭配,花样时不时翻新,东藏藏西塞塞,让动物们自己动手动脑获取食物。
让动物乖乖地配合兽医做体检,称重、测体温、采血,甚至做B超,都需要饲养员花时间对动物进行训练,日复一日的训练尽管枯燥,但一旦由量变到质变就会让饲养员们非常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动物福利。
揭秘你所不知的动物幕后故事以及趣闻,让你更加心生爱意
上海动物园动物圈里的光荣妈妈还真不少,有黑耳鸢?、河马“小东西”、大猩猩“阿斯特拉”、南美貘“花花”等,当然也少不了风光爸爸,如长颈鹿“平安”、大猩猩“丹戈”等;众多明星动物,大熊猫“星光”和“和风”、金刚鹦鹉“小红”、亚洲象“八莫”,合趾猿“发发”等都是游客如数家珍的对象;许多幕后故事和趣闻,也让你更加了解这些动物在动物园里的日常,吸引你跟踪它们的动态讯息,好久不见或是没有音讯了就会打探消息,像是自家人一般。
了解本土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真正理解“绿水青山”的重要性
比起大熊猫还要濒危的绿孔雀,在我国野外种群数量已不足500只,其栖息地受到破坏是其中原因之一。而麋鹿的前世今生所经历的灭绝到重新引进的过程,从八十年代回归祖国时70多只,到现在全中国的麋鹿达7000多只,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标杆。视线再回到上海,2013年至2015年,上海市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建设和极小种群恢复项目纳入上海市三年林业政策,其中恢复本市扬子鳄、獐、狗獾等濒危乡土物种极小群,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变好,我们身边出现野生动物(如貉、黄鼬、松鼠等)踪迹的报道越来越多,市民们需要了解相关动物知识,而上海动物园即是非常合适的学习场所之一,听讲解、认动物,了解其背后的现状,如此才能真正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