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一到,魔都的秋就有了味道。近日,古猗园内东园区岩石园花境景观焕发出初秋的清逸,花中有石,石中有花,交相辉映,远眺可见花团锦簇,近观则丘壑成趣,参差连接形成绝妙的岩生景观。这就是曾获得沪上花坛花境评比二等奖的“古猗新生”花境。
花境位于东园区山坡西面,秉承“与环境相融、与生态相协”的理念,遵循“岩石园”的设计原则,结合古典园林山石园路的特点,利用原有地形进行营造。
一是强调“师法自然”,在营造手法上善于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模仿自然地貌,堆山叠石。植物以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等多种花卉植物为主,使用混合栽种法形成自然错落的花境,模仿自然植物群落分布。再配以山石点缀其中,使景观更为协调稳定、亲切自然,置身其中,如归山林。
二是注重比例协调,岩块的大小组合与所植的花草搭配相宜。植物种植于山石缝隙间,打破了生硬的线条感;背景植物体量大,采用质感粗犷、色彩浓重的松柏类植物、直立冬青等小灌木作为整个岩石园的背景,丰富竖向景观层次,奠定岩石园的基调。中景植物沿坡起伏,高低与石垛协调,参差连接;而前景和填充植物主要采用植株低矮、丰满的植物进行团块状种植,表现岩生植物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三是讲究色彩搭配,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不同颜色的松柏类植物、直立冬青、品种杜鹃、南天竹等小灌木作为整个岩石园的背景和中层点缀,前景和填充植物主要采用植株低矮、耐干旱,色彩浅淡、丰富,质感细腻、柔美的植物。如铺地柏、金线柏、蓝剑柏、佛甲草、凤尾兰等色彩淡雅的植物能适应岩生花境干旱生境要求;婆婆纳、鼠尾草、百子莲、蛇鞭菊、福禄考、蓝星花、五色梅等色彩丰富的花草布置在石缝间表现石缝开花这一岩生奇迹景观;金叶过路黄、金叶佛甲草、胭脂红景天、花叶络石、姬小菊等色彩明艳的作为焦点植物表现岩生环境下孕育的特色植物。
成景容易维护难,古猗园养护方加强管养、定期进行优化完善,保持观赏效果。古典园林里,这一方花境,色彩自然和谐、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变化多样,让驻足的市民游客感受到舒心沁脾、韵味无穷,感受四季美景不断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