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就是个百花争艳的季节,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海植物园内牡丹刚过花期,芍药闪亮登场,进入盛花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妥妥地成为牡丹园里的“主角”。园内展出的芍药品种多达80个左右。
据史料记载,在《诗经》中就已提到了芍药,由此可见,芍药至少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牡丹栽培的历史较晚,大约始于汉代,至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在几千年的栽培中,芍药从最早的单花单瓣、雌雄两性逐渐变成多花重瓣、花瓣瓣化。这使得芍药有很多变异类型,比如台阁型、蔷薇型、绣球型、皇冠型等。到了晚清,中国的白色和粉色重瓣芍药、牡丹随着航船抵达欧洲,与欧洲本土的其他芍药种杂交成很多美丽的园艺品种。随后,美国人再从欧洲引入芍药之后,培育出很多切花品种,从此芍药成为切花界非常重要的花材之一。
在牡丹园里,有一类芍药很吸引眼球,那就是“伊藤芍药”。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身世。作为草本植物,芍药柔弱的花葶支撑不住硕大的花朵,容易倒伏,进而大大影响整体的观赏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48年,日本园艺师伊藤东一利用黄色的法国牡丹品种“金晃”和白色的日本芍药“花香殿”进行远缘杂交,最终选育出广受欢迎的“伊藤芍药”。因其兼有牡丹和芍药的基因,也可称为“伊藤牡丹”。这个系列具有两者的共同特征和优点,其生长习性和芽、茎、根似芍药,花色、花形和花香似牡丹。牡丹园内展出的伊藤芍药有14个品种。
“花王”牡丹与“花相”芍药同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虽然外貌酷似,但其实二者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从花、叶、茎都可以区分。芍药是草本植物,茎带紫绿或紫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都是浓绿色;牡丹是木本植物,老枝是黄褐色的,小枝才是绿色的,叶片正面面绿色中略带黄,背面有白粉。
花有重开日,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一起为上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