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申城正式入梅,降雨频次逐渐增多,温暖湿润的天气为蚊子的滋生提供了的条件。为有效控制蚊子的虫口密度,切断病媒生物疾病传播链条,古猗园增强蚊子防治力度,增加防治频次,为市民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
古猗园植被丰富,绿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为蚊子提供了藏匿的场所。古猗园选择对游人和植物无害的环保药剂,使用常量喷雾器、高压打药机,错时分段作业,在白天人流量少时段喷施药剂。除了绿地,厕所也是蚊子集中场所,工作人员更换“战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法和紫外灯诱杀法,将蚊子“一举歼灭”。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中卵、幼虫和蛹3个时期的发育都必须在水中完成,当温度达到25℃以上时,蚊子卵只需要1-2天就能孵化,因此最有效的防蚊灭蚊方法就是清除积水。古猗园开展了“翻盆、倒罐”行动,清除闲置的积水,并将易积水的容器翻转放置;重点对园内的窨井、盆栽水生植物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
古猗园将继续按照治本清源、安全环保的原则,采用生态提升为主、药械控制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针对性的消杀方式,有效控制蚊子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