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人人参与 绿色机场你我共建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31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20230129105405626_图片1.png

20230129105405632_图片2.png

20230129105405637_图片3.png

20230129105405641_图片4.png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浦东机场公司按照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和上海机场集团关于推进《条例》的整体部署和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绿色机场建设战略布局。

(一)建立组织机构,编制管理方案。为全面协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公司成立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按照“三层管理、四大区域”管理原则,建立“公司-区域管理单位-垃圾产生单位”的三层管理体系,形成四个生活垃圾责任区域。同时,编制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任务清单,涵盖组织领导、宣贯培训、收集运输、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并落实各方面具体责任人,每月核实推进成效。

(二)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分类标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前,公司各收运交付点、果壳收集点的设施设备良莠不齐,通过整体优化布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面貌焕然一新。2019 年 4 月起,公司对 32 个收运交付点进行统一改造,由原先露天简易的垃圾收运交付点改建为四分类封闭式不锈钢垃圾箱房,同步配备 2100 个具有分类标识的 240L 标准垃圾桶;对道路旁固定果壳箱点位进行布局优化,共设置 46 组干/可回收分类果壳箱;对候机楼公共区域果壳箱进行统一规划,共设置 722 组分类果壳箱(含干/可回收、干/湿、湿/有害、可回收/可回收);对专用清运车辆进行升级,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出现,在清运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实施,确保垃圾清运及时、规范;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在部分办公场所试点投放了具备超重报警、引导宣贯等智慧化功能的智能垃圾箱房,在 20 个果壳箱内试点安装了垃圾满溢度监测设备,数据实时传输至场区运行管理中心监控大屏。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化,公司逐步在细微处进行创新探索。更新优化航站楼内垃圾桶标识和海报,突出旅客实际常见产生的生活垃圾种类,增加上海发布垃圾分类二维码图标,增加果壳箱分布平面图,便于旅客分类投放。在 T2 航站楼出发大厅设置可回收精细化分类试点,试点含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和其他可回收物六类可回收物垃圾桶,引导旅客从源头细分可回收物。

(三)强化宣传力度,烘托周年氛围。公司采用投放电子屏、张贴海报、发送宣传手册、组织宣贯培训、新闻媒体报道、开展志愿服务、举办主题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打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有效提高了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意识。宣传范围对内覆盖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对外延伸至旅客、驾驶员、保洁员、航空公司、驻场单位等,做到内外全覆盖。重点加大航站楼、办公区域、停车楼、垃圾箱房、餐饮食堂、商铺等重点区域的宣传力度。公司已在 88 个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张贴海报 572 余份;分发宣传手册 17182 余份;进行垃圾分类专项培训181余次,培训人次达11330人次;利用媒体报道垃圾分类专项工作,已在外媒、航空港报、PVG 在线等媒体上宣传报道13次;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16次。

2019年起,每年7月左右,为纪念《条例》发布实施,公司航站区管理部分别以“绿色空港新时尚,垃圾分类我先行”“垃圾分类正当潮”和“把环保‘袋’回家”为主题,面向旅客开展大型垃圾分类和环保宣传主题活动。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努力发挥窗口作用,向全国人民展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潮流引领,提升来自五湖四海旅客垃圾投放的分类意识。

(四)实施联合检查、优化卫生责任区域。公司航站区管理部积极落实区域管理责任,联合交通保障部、商业经营分公司、候机楼餐饮分公司,建立垃圾分类检查机制,每季度对航站楼内公共区域、食堂、商户等场所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抽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楼内垃圾分类合规,以巩固航站楼内垃圾分类成效。

浦东机场范围内单位众多、人员结构复杂,为有效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单位间职责界限模糊、人员监管困难的问题,公司场区管理部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通过与驻场单位签订《场区垃圾收运交付点管理责任协议书》和《浦东机场地区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承诺书》的方式,明确了 47 个垃圾收运交付点管理职责;通过与驻场单位签订 162 个《机场地区卫生责任告知书》的方式,确认了卫生责任区管理边界;通过驻场单位平台沟通会,交流协调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过三年多不懈努力,不断深化与驻场单位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面的合作共赢,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筑牢疫情防线,探索源头减量。疫情发生以来,为有效防范疫情传播,航站楼公共区域新增旅客防护用品回收垃圾桶20个。工作人员防疫过程使用的防护服、防护镜等废弃物均按照医疗垃圾收集处置。为加大浦东机场湿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置力度,公司计划新建一座含湿2023上海公园“园艺大讲堂”2月课程安排公布。垃圾处置、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绿色机场碳达峰及碳中和示范展示等功能的湿垃圾处置中心,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日均湿垃圾处理量约30吨。

通过三年多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浦东机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集中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场区范围内垃圾分类投放场所和投放容器均实现了全面升级,垃圾箱房、道路果壳箱、垃圾收集容器等硬件设备焕然一新。在旅客密集的航站楼内,垃圾分类设施的完善,垃圾分类标识的优化,提高观赏性的同时又发挥了引导作用,让旅客一眼便清楚垃圾该往哪儿扔、该怎么扔;同时通过定期进行垃圾分类联合检查,积极督促落实问题整改,不断地提升航站楼内垃圾分类实效。

经过三年多持续的垃圾分类宣贯教育,员工和旅客都越来越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2023上海公园“园艺大讲堂”2月课程安排公布。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共同携手,人人行动,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浦东机场在上海 2021 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中,荣获交通枢纽类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荣获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百佳窗口”荣誉称号。我们将继续营造全员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良好氛围,为建设绿色机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垃圾分类成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新时尚。

浦东机场在生活垃圾分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细化工作内容。机场始终坚持推动人人参与、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垃圾分类大社区大平台,夯实筑牢垃圾分类工作基础;坚持防疫先行,筑牢疫情防控专线,做到守土卫责、守土尽责;坚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勇于创新的理念,结合机场运行特点,循序渐进,不断细化深化工作内容,取得了良好成效。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