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强化措施落实 巩固垃圾分类实效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21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徐汇区多措并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分类投放达标率已超95%。2023年上半年,湿垃圾分出量达425吨/日,干垃圾清运量808吨/日,湿垃圾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较《条例》实施前,湿垃圾分类量上升300%,干垃圾清运量下降11%。体系建设提升实效。

2020年徐汇区和市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设运行,合作提升改造区级有害垃圾中转站,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量持续上升,2023年上半年,辖区内可回收物回收量(主体企业)达180吨/日,较《条例》实施前上升300%。设施改造便民利民。在“三旧”变“三新”旧住房修缮工程中全覆盖实施垃圾库房改造,目前该区共完成1300余座垃圾库房“四分类”标准化改造,建成886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1处中转站和1个集散场,针对小区人口数量、交通流线以及功能需求等,补齐洗手池、建筑垃圾堆放点等功能。如在天平街道永嘉新村等小区引进投口感应开启等智能化设备,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垃圾分类处置便利性。科技赋能处置迅捷。全市首创“两网融合数据运用平台”,实现对全区可回收物的实时管理,实施环卫车辆信息化改装全覆盖,对接市级垃圾分类管理平台,完善小包垃圾治理、分类实效追踪等一网统管场景建设。建成垃圾分类动态管理系统,例如枫林、斜土等街道在小区内安装智能监管设备,通过图像识别智能发现小包垃圾落地现象,及时生成工单引导管理人员快速清除垃圾,实现“源头—识别—预警—整改”的即时性闭环处理流程。创新举措营造共识。将老沪闵路799号原凌云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建设为本市第一个面向市民群众的“碳汇科普体验馆”,通过打造居民熟悉的居家生活场景,融入低碳生活知识。打造楼宇分类样板。漕河泾实业大厦实行各楼层分类投放,物业“上楼”收集、集中收运处理的管理办法,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并配置专业的垃圾分类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目前,漕河泾实业大厦的分类普及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98%以上。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