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化市容局首期“局长接待日”,快来看看行道树飘絮如何治理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5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微信图片_2025-04-14_085132_906.png

微信图片_2025-04-14_085147_513.png

微信图片_2025-04-14_085154_408.png

微信图片_2025-04-14_085204_727.png

悬铃木作为享誉全球的"四大行道树"之一,以其冠大荫浓的生态优势、速生抗逆的生物学特性,构筑起城市绿色屏障。其宽大叶片更似天然空气净化器,每平方米叶面积可截留PM2.5等颗粒物达3.8克。然而每年春末夏初,千万枚球果同步开裂释放的飞絮,却让这份生态馈赠成为市民的"夏日限定烦恼"。

这场持续月余的"飘絮"现象,实为检验城市综合养管的生态考题。看似细微的飘絮治理,实则牵动市政交通、电力通信、公共安全等十余个专业领域,涉及高空作业车辆调度、城市交通疏散协调、电力通讯安全保障等。如何平衡生态效益与民生诉求,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精细课题。

4月11日,中山公园市民园艺中心内展开了一场特别的"局长接待日"活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朱心军副局长带领技术团队,与市民代表、医学专家、人大代表等多方代表围坐而谈。这场跨领域对话聚焦四大核心议题:精准防治技术路径、智慧修剪方案优化、综合治理瓶颈突破、飘絮预警机制构建。在活动的最后,朱心军副局长提出“五个有”:一是“有大利”:悬铃木作为上海城市绿化的骨架树种,功大于过,其在城市绿化、遮荫降尘、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上海的“绿色财富”。二是“有小扰”:每年4-5月的果毛飞絮确实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一定不便,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三是“有道理”:果毛飞絮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悬铃木繁殖和生长过程中的自然表现。四是“有招数”:通过修剪、物理冲刷、新优树种应用、个人防护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果毛飞絮的影响。五是“有期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果毛飞絮问题将得以有效缓解。

在对话现场,一组数据引发深思:中心城区约4.5万株悬铃木,76%栽植于新中国成立前,其盘根错节的根系已与地下管网形成共生体系。这些在不足一平方米的树穴中倔强生长的悬铃木,不仅是城市生态脊梁,更是见证百年沧桑的绿色地标。正如市民代表所言:“飘絮虽恼人,但若失去这些会呼吸的文物,城市的记忆将褪去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