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化市容局2020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15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2020年,市绿化市容局紧紧围绕年度目标,积极抓好谋划布局、聚焦重点工作、紧盯重大项目、补足工作短板,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精心组织市容环境保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年度计划目标都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城市运行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组织领导全面加强。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绿化市容行业作业规范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环卫管理、野生动物管控、公园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措施和作业规范,编制日报表320期,形成《绿容战疫进行时》系列推文37篇,收集上报典型事例26篇、典型人物52名。二是野生动物管控日益强化。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要求,起草本市《关于贯彻落实〈决定〉的通知》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暂停各类野生动物活体经营利用活动和行政许可审批,开展繁育场所常态化防疫检查,落实56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预警制度。持续开展打击滥食野味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共罚款58万元,屡禁不止的部分郊区食用中华蟾蜍陋习基本得到肃清。三是公园绿地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根据疫情防控响应等级,及时优化调整公园管控要求,制定发布《关于做好城市公园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知》,强化预约入园、体温检测、健康码管理等制度,全市406座城市公园中,除6座正在进行施工改造外,其余均已对公众开放,各类公园室内场所也已全部开放。四是隔离点生活垃圾处置规范有序。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卫生行业作业流程规范》,按照疫情防控期间一般居民、定点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观察点及居家隔离观察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要求,持续保持特定区域生活废弃物定人、定车、定时、定线路、定点焚烧处置模式,实现了专项收运工作整体稳定、有序,全年累计清运隔离点生活垃圾3.1万余吨。五是市容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强化化粪池、倒粪站抽吸作业及粪便运输(中转)作业规范,加强冲洗消毒,防范“粪口”传播。协调崇明等5区在9个入沪道口配置30组130个厕位的应急移动公厕。加强环卫公厕保洁频率及消毒次数,疫情期间,全市2800余座环卫公厕全部正常开放,在岗的一线保洁人员达6000余人。进一步加强疏导点、管控点防疫管理,坚决杜绝乱设摊及活禽、野生动物交易。主动对接市商务委,稳步推进夜间经济和早餐工程发展。

二、垃圾综合治理实效显著提升,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

一是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四分类”垃圾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6375吨/日,增长57.5%;有害垃圾分出量达到2.57吨/日,增加3倍;湿垃圾分出量达到9504吨/日,增长27.5%;干垃圾处置量降至1.42万吨/日,减少20%。二是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完成全市居住区(村)、单位垃圾分类现场实效检查,95%以上居住区(村)、单位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除个别街道和区因垃圾违规处理取消创评资格外,217个街镇创建成为示范街镇,15个区创建成为示范区。配合市人大完成《条例》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居民投放条件不断改善,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和4.1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配置湿垃圾车1773辆、干垃圾车3287辆、有害垃圾车119辆、可回收物车364辆,车容车貌整洁率超过90%。完成20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三是源头分类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完善定时定点投放机制,开设“假日分类投放时段”,兼顾居民节假日投放需求。改善源头分类环境和加强清运管理,破袋、除臭、洗手装置的规范配置得分率分别达到85%、93%、96%。全市16个区沿街商铺上门分类收集工作实现全覆盖,落实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管理部门对上门收集进行考核测评。四是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各区陆续出台低值可回收物支持政策操作细则并进入实施。基本建成可回收物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可回收物主体回收企业日常运营数据的“可查、可溯”管理,目前,主体企业回收量达4000吨/日。五是源头减量工作取得进展。“光盘行动”工作逐步落实,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行光盘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奖惩措施。开展餐饮行业绿色账户激励试点,部分餐饮单位试行餐厨垃圾收费按量调节机制,调整细化餐厨垃圾收运服务。过度包装治理、菜场净菜上市、一次性用品减量等工作也实效显著。六是处理能力稳步提升。建成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3座,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理能力1450吨/日;建成干垃圾焚烧设施2座,新增干垃圾焚烧能力2000吨/日。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达到2.81万吨/日,生活垃圾填埋比例从20%下降到10%以下,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筑垃圾集中资源化能力达到450万吨/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末端处理体系基本建成。七是社会动员深入开展。联合市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发明、好方法、金点子征集活动”等互动活动。聘请沪上知名人士为上海市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并配套设计分类形象大使卡通形象及文创产品。八是建筑垃圾管理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建筑垃圾非法外运案件处置,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全程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处置行为的通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工程渣土卸点计量及消纳结算管理的实施意见》,逐步推进消纳卸点、中转码头计量称重措施。九是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

三、市容环境水平稳步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进博市容保障圆满完成。围绕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重要点位、“19+15”主要交通干道和100多条主要道路,完成2946项保障任务,包括整治类工程性项目2287个、管理类项目659个。加强巡查检查,紧逼督办案件5120起,发出工作提示92件,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职能的难点问题220个。创建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556条,自律组织达到1173个。建立“五大十清”机制,开展活动2041场。整治三无通道等市容环境薄弱区域1682处。二是绿化景观增靓添彩。积极打造“上海花城”,重点对人民广场、陆家嘴、国展中心南广场等重点区域、重要场所绿化景观布置,完成绿地调整改造62.8万平方米、绿化整治111.2万平方米,新建临时绿地45.1万平方米,全市布置花坛、花境19万平方米,单季用花1360万盆,高架摆花16万箱,76处主题景点彩化效果突出。国展中心南广场绿地呈现高质量景观效果。三是城市保洁水平持续提升。每月开展道路保洁“大冲洗”行动,日均出动保洁人员近约2.2万人,清理死角盲区7500余个。制定《关于推进“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创建数从25个拓展至79个。聚焦市容环境卫生短板,开展“365•再提升”中小道路专项整治行动,排摸治理道路372条。扎实做好重点水域保洁和水生植物整治,实现了黄浦江、苏州河景观水域“水生植物零污染、水面垃圾零漂浮”目标。全年备案清洗场站1412个,同比增长27%。四是苏州河两岸市容面貌焕然一新。围绕“彩化、靓化、净化、序化、优化”工程,在苏州河沿线20.2平方公里内打造“生活秀带”,实施彩化、靓化、净化、序化、优化任务425项,完工率达93%以上,新增公园绿地12万平方米。虹口沿线景观照明、黄浦九子公园、“苏河之门”、普陀长风5A绿地、长宁沿河健身步道和滑板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新地标。五是“美丽街区”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完成350个“美丽街区”建设,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制订“美丽街区”提升改造专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验收考核监督办法,上线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六是景观照明建设稳步推进。根据《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总体方案》,组织完成82栋重要楼宇建筑、近12.8公里公共空间景观照明建设任务,基本形成了以外滩、北外滩、陆家嘴为核心,杨浦渔人码头和浦东民生码头筒仓区域等为重点的黄浦江夜景架构。组织完成光影秀设施固化方案编制和建设,国庆、进博会期间浦江光影秀成功展演广受好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进博会场及其周边区域和主要通道的景观照明进一步提升改造。“一河两高架”沿线景观照明总体方案编制完成,并启动项目建设。七是户外广告、招牌设施管控有力。全面推进以各类户外违法走字屏、显示屏和屋顶招牌、大型侧招、存安全隐患的违法户外招牌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拆除4100余块,整治1.3万余块。启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实施方案修编。着力破解户外招牌“千篇一律”同质化问题,推进户外招牌特色道路创建,已创成70余条,其中命名市级户外招牌特色道路20条,有力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四、生态空间建设成绩斐然,城乡生态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植树造林取得进展。重点推进17条(片)重点生态廊道、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江两岸造林,加强乡村振兴示范村绿化美化建设,全年累计完成造林9万亩,其中今年项目3.5万亩;老港固废基地、天马处理厂、外冈处理厂和金山化工区周边等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吴淞江、沪芦高速等市级重点生态廊道景观森林初见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49%。二是绿化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四化”要求,着力构建“一街一景”,打造“两季有花,一季有色”绿化景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增绿地120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655公顷,圆满完成南京东路东拓、龙华烈士陵园改扩建等市级重大工程配套绿地建设。新建绿道212公里,苏州河绿道、外环绿道等一大批市民身边的绿道建成开放。新建立体绿化43.1万平方米,巩固“申字型”高架沿口摆花成果,持续做好日常养管。创建命名林荫道22条(段)、命名绿化特色道路14条,全市已形成衡复等10大林荫片区。三是公园建设持续加速。坚持公园姓“公”,逐步加大公园免费开放力度,收费公园数量已减至17座;坚持位置为“王”,“见缝插针”增加绿色空间,积极打造市民身边的口袋公园(街心花园),新建口袋公园(街心花园)68个,城市公园已新增至406座,360座实现延长开放。组织开展辰山植物园月季展等各类公园主题活动,本市公园游客量达1.2亿人次。奉贤金海街道、闵行吴泾镇、江川路街道创成园林街镇。四是森林资源管理不断强化。完成全市森林资源存量更新,年度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进一步优化,森林资源家底更加清晰。加强公益林管理,组织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布设监测点1297个,防治作业面积达46.5万亩次。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各项防火措施落实到位。大力推进经济果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防控和绿肥栽培技术。抓好林地抚育,启动开放林地建设和林下复合经营试点。持续加强森林资源减量案件督查督办力度。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成果,共报送疑似违建124宗,拆除复绿24.1亩,待复绿面积133亩。五是群众绿化蓬勃开展。以第六届市民绿化节为载体,完成“绿化大篷车”进高校、市民插花大赛、园艺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绿色上海专项基金活动,完成“绿爱医护”等3场大型公益活动。出台《关于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的指导意见》,确定本市20家社区园艺师试点街镇名单。开展单位绿化创建评定工作,命名669家单位为“上海市花园单位”。六是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扎实推进。完成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本市湿地总面积46.55万公顷,保护率达50.35%。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全市自然保护地从11处整合为8处。金山、青浦、松江成功划设禁猎区,全年处置收容救护事件2663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科研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5个建筑已完成结构封顶,建设进度符合预期。经国家林草局评估认定,崇明东滩保护区正式列入申遗提名地名单,申遗三年行动方案已完成编制。七是花博会筹备进度加快推进。上海室外展园、室内展区基本建成,世纪馆策展完成评审并启动布展准备工作。完成对外省区市35家布展方案审查。优化和调整花博园区公共区域景观绿化方案,并组织专家组和督导小组,开展对花博园区公共区域景观苗木种植的指导和监督,已完成6.1万株乔木种植,其中地栽苗3.1万株、容器苗3万株,花博园区公共区域绿化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行业发展基础愈加扎实,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完善

一是规划引领得到落实。加快推进《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4个专项规划编制。积极推进《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上海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和重大项目专题调研,深入对接规划指标、深化重大项目。会同市发改委、市规资局开展环城公园带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印发《本市工业园区绿地率统筹平衡的实施意见》。二是政策法规保障全面加强。开展《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工作,推进《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制定、《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修改。开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改研究及《上海市机动车清洗保洁管理规定》《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上海市流动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评估。制定行业规范性文件8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行业首个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在上海植物园建成启用,局法规处获评“上海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优秀单位”。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印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通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开展8项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下放临港管委会事权37项、张江科学城事权7项、区局事权10项。完成市、区绿化市容(林业)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调整工作。积极推进“三改”工作(改环节、改方式、改形式),减量的审批环节达到99个。修订完善行政许可办事指南,落实“减时限、即办件”和线上线下一致性工作要求,全面实行“两个免于提交”,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局“一网通办”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四是大调研工作实现常态化。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共开展调研1699次,其中局主要领导带队调研47次,局分管领导带队调研304次。共发现问题963个,解决874个,解决率达90%、;收到工作建议504条。完成8项其他市级调研主体转送来的“三跨”问题办理答复工作。相关调研成果被“上海大调研”公众微信号录用27次。五是社会宣传蓬勃开展。组织开展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现场采访会46场,接待媒体采访160余次,主动组稿205篇。圆满完成民生访谈、“夏令热线”、全国林草工作会议特刊等领导专访以及系列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深度报道街心花园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民生工作。成立本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积极扩大新媒体矩阵影响,“绿色上海”政务微信推送信息1395篇,粉丝达25.6万,连续6个月在全市排行榜位列前五;政务微博发布微博4723篇次,粉丝达到21.6万。扎实做好舆情监测,组织开展评论引导4091人次。六是科技应用持续强化。积极推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组织湿垃圾运输车辆防滴漏技术等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工作,完成10个城市基础设施体征指数归集,完成环卫条线136个监管要素数据汇集与展示,基本实现“一屏观天下”建设目标。发布《湿垃圾处理残余物的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等6项标准。强化行业装备提升与配备,推进园林机械化试点。七是安全维稳保持常态。开展行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和局系统危化品专项检查。建立健全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行业防汛防台工作,“黑格比”台风应对有力。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六清”行动和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协调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不断健全信访维稳、诉求处置工作机制,受理处置群众信访552件、市民诉求29076件,诉件解决率、市民满意度较去年有较大提升。局办公室(信访办)荣获“上海市信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六、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理论学习系统全面。制定《2020年局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实施意见》,聚焦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3次。组织举办“一网统管”“民法典”“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意识形态责任制”等专题讲座11次,与市建交党委开展中心组联组学习10次。二是“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严格落实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创新“四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结合行业工作实际,创建“访红色印迹,谋绿色发展”十二条经典行走党课路线,形成“一张特色地图、一套精品教案、一组实景影像、一支金牌讲解员队伍、一个宣传阵地”等“五个一”成果,推出十堂“传承对话”精品党课,组织机关支部开展“家书里的初心情怀”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完善“四史”学习教育专栏,局系统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中心组学习375次,主题党日534次。三是基层党建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局系统达标、示范党支部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1个党支部创建成为示范党支部。做强做实环卫保洁、公园管理、绿化养护等行业党建联建平台,成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队伍。组织机关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在落实疫情防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决策、重点任务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研究制定《局党组及局系统直属单位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方案》,持续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积极推进“三不”一体化机制建设。认真抓好主体责任项目化和“四书三查两报告”机制落实,推动局和直属单位两级领导班子分别建立年度责任项目163项,试点推行“主体责任项目进部门”。建立健全党组巡察工作机制,完成6家单位巡察和6家单位回头看,完成13家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配合驻委纪检监察组做好查信办案工作,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积极配合市委巡视组完成市委巡视工作。五是干部队伍建设显著增强。组织开展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局系统优秀干部调研,形成局系统“三个一批”优秀干部建议名单。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处级领导14人,组织开展处级干部交流25人。选派26名优秀干部赴进博保障办、生活垃圾分减联办、市建交工作党委等各级部门开展实践锻炼。分层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出台干部培训三年计划,举办局直属单位党政一把手培训班、局系统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21个班次,局系统1800余人次参训。修订实施《局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共谈心谈话200余人次。六是群团工作充满活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选树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工匠各1名,上海市模范集体1个。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开展《致敬!逆行者》行业职工抗疫摄影展、劳动立功竞赛活动等活动。开展环卫行业第十次、绿化养护行业第五次集体协商,建立一线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环卫工人,升级改造300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开展局系统团员青年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主题活动,组织召开“筑梦十四五,青春勇担当”优秀青年座谈会。启动“垃圾分类青年在行动”3.0版,面向行业新招募64名青年讲师。大力推进“团青骨干参与业委会建设”工作,组织局系统35名青年加入首批“青春社区顾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