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石豆兰Bulbophyllm ambrosia,为兰科,石豆兰属,是一种附生兰。原产于福建东部和南部(永泰、云宵)、广东西部(鼎湖山)、海南(五指山等地)、香港、广西西部(靖西)、云南东南部至南部(西畴、勐腊),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 3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收入到珍稀濒危红皮书中。在国际上也受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条例(CITES)保护。
芳香石豆兰的花很小,约1-2cm,花葶出自假鳞茎基部,1—3个,圆柱形,直立,顶生1朵花;花为淡黄色带紫色;花瓣三角形,长约6毫米。叶革质,长圆形,假鳞茎直立或稍弧曲上举,圆柱形,长2—6厘米, 基部被鞘腐烂后残留的纤维,干后古铜色,具光泽,十分特别,所以在没有花的时候,人们也常常来欣赏它的茎。芳香石豆花期通常2-5月,花朵陆续开放,整个植株观赏期较长。
在石豆兰属中,芳香石豆兰的花不是很特别,颜色也不亮丽,个头也不大。但和众多石豆兰不同,它没有怪异的臭味。它的花香比较香甜,味道不像风信子那样丰郁,刺鼻,但只要微微靠近就能闻到一股甜甜的清香,故得名芳香石豆兰。
上海植物园的这株芳香石豆兰,是2012年在云南收集引种的,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下,已经完全适应上海温室的环境,并能保证每年2月开花,十分健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