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市容环境是城市的门面,它也是竞争力、软实力、凝聚力的体现。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总工程师朱心军作为本期访谈嘉宾,朱总今天将与大家谈谈城市的市容环境治理、建设、维护,并为网友比较关心的话题。
朱总工程师,您好,给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吧。
朱心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很高兴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与广大市民和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正如主持人所说,市容环境是城市的门面,也代表我们城市的颜值。今天,我主要向各位网友介绍我们在市容环境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同时借此机会,征求广大市民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不断使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整洁、更有序、更美丽。
主持人:也欢迎您今天做客演播室,其实这个时间点马上要跨入新的一年,不知道过去的一年里面,咱们今年这个市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的怎么样,有没有亮点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
朱心军:今年,我们的市容环境治理工作着重在“好”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大体有这么三个特点:
一是进博会市容环境保障越办越好。进博会办了三届,越办越好。从市容环境来说,也是越来越好。就拿今年国展中心南广场的绿化来说,南广场两侧自下而上营造出“现代城市花园-河流-梯田花海-云山”这样四个空间脉络,来呼应我们进博会“海纳百川、共享未来”的主题,展示中国锦绣缤纷的自然之美,与前两届进博会大色块的表现方式相比又进了一步,我们展商、游客大家反响比较好,南广场焕然一新。
二是进博会市容环境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大。通过进博会的市容环境保障,影响带动了面上市容环境提升。我们有一项数据可以说明,每年我们都会对全市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公众满意度开展测评,从测评结果来看,第一届进博会2018年的时候,测评分数是80.26分,到了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的时候,测评分数是80.62分;第三届进博会的时候,上半年的测评分数是80.98分,在去年基础上提高了0.36分。下半年的测评目前正在进行中,预计也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
三是部分区域市容环境管理越来越精细。大家比较熟悉的像现在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美丽街区,以及高标准保洁示范区等。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高标准保洁示范区,高标准保洁示范区相对于道路保洁一级区域标准,它更强调精细化养护,对于平面、剖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平面推行以科技引领的精细保洁、智能保洁、无(扬)尘保洁,实现“无垃圾、无污迹、无积尘、无积水,见本色”。同时,从剖面来讲,沟底、窨井、侧石、墙角、树根、砖缝等这些剖面,我们也要求能够消除灰尘、落叶、污渍以及垃圾等等。今年我们创建的70个高标准保洁区域,成为了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的标杆。大致是这三个特点。
主持人:刚才整体来讲,梳理了今年的工作,而且这些亮点我相信大家也非常有印象,我们一条条来说,先说进博会,进博会就像您说的今年第三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不仅为我们更高水平开放提供了窗口,同时也为上海市民增添一抹亮色,大家很喜欢南广场,南广场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相比较前两年,今年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我们有什么变化呢?
朱心军:进博会总书记有个要求,年年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所以我们在提供市容环境保障的时候,首先有个基调,要与越办越好总基调要相匹配,市容环境也要越来越好,所以今年市容环境提了八个字的要,就是“整体提升、亮点更亮“,全面完成了2946项市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与前两届相比,有这么三个特点:一是加强“内外协同”。国展中心内外市容环境保障分属不同的责任主体,馆内责任主体国展公司,馆外是青浦和闵行区。为了做到内外协调、风格统一,我们提前介入南广场绿化方案编制,加强馆内绿化养护、环境保洁以及垃圾分类的行业指导,收到预期效果。二是体现“有收有放”。在巩固去年“19+15”重要通道保障范围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重点,这些重点主要是申字形高架、“一江一河”、国展中心、重要交通路线和接待点位等,同时拓展自贸区新片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主要是青浦金泽、赵巷、徐泾这三个镇,拓展到这些区。在三是突出“点面结合”。点上,积极打造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包括建设美丽街区、提升苏州河市容环境品质、组织实施黄浦江光影秀等。面上,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会同市爱卫会、市文明办,将每月15日定为“洁净上海”环境清洁日,依托门责制度,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容环境治理,提升公共环境卫生水平。
主持人:进博会是今年一项亮点工作,今年还有很多工作在稳步推进中,比如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环境治理提升也是今年市容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打通之后的“生活秀带”请您介绍一下。
朱心军:苏州河是上海母亲河,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市民关注的不仅要打通断点,而且还有亮点的打造。对于市容环境来说,就是要与贯通工程同步,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我们锁定苏州河南北两岸约20.2平方公里的区域,实施了“五”大工程,进行市容环境整治。一是实施“彩化”工程,主要体现市委提出绿化“四化”要求,所谓四化就是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今年在苏州河环境提升过程中,新增了公园绿地大约是12公顷,新增附属绿地大概0.8公顷,新增行道树大约700棵;二是实施“靓化”工程,主要是整治建(构)筑包括河道内侧的外立面;三是实施“净化”工程,主要是道路、水体以及城市家具的保洁;四是“序化”工程,主要是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消除跨门经营、乱堆放等现象;五是“优化”工程,主要是优化公共设施规范设置、加强市政道路和设施的维护等。
今年围绕苏州河环境整治共梳理出425项任务,截至目前,整体项目开工率为93%,完工率为65%,我们预计到明年建党100周年前425项任务能全面完成。
市容环境精品逐步显现,沿河六个区各有亮点,也基本都是网红打卡点。比如这几天媒体报道比较多的,北苏州路(虹口段)滨河空间,号称“最美河畔会客厅”惊艳亮相,包括有着“苏河之眼”之称的昌平路桥正式通车,一大亮点就是“慢行优先”,这是比较提高市民过河安全性,桥面上的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是相隔离的,同时台阶和无障碍坡道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当然普陀区、长宁区都有一些亮点,都有一些亮点,这里不逐一介绍了。
主持人:应该说这样生活秀带的大作,给我们描绘了非常亲切、美好,充满活力,而且相同交流的图景。我们刚才听您提到“美丽街区”建设,美“丽街区”也是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关系到每个居民平时生活的部分,这个部分为什么如此重要?
朱心军:2018年初,上海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初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美丽街区主要目的是优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具体做法主要是三句话,一是做减法,二是全要素,三是一体化。
什么叫做减法?主要是拆除违法搭建、违法广告,拆除占道经营性亭棚、清除废弃线杆,梳理过多、过密、过高的交通护栏,推行“多箱合一、多杆合一、多井合一、多网合一”等等。
这里我展开讲一下,我刚才讲到了梳理过高、过多、过密的交通护栏,大家在平常也能注意到,我们有时候看有些护栏很大,同时也有很高的交通护栏,有的地方出于安全需要,有的地方作为交通护栏比较多、也比较高,从而对市容环境来讲,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品质,这是一个。
第二是全要素。我们对美丽街区有个要求,要求进入社区规划师制度,注重全要素规划、设计、建设,从而实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就以我们所在的徐汇区为例,徐汇有个衡复风貌区,也是今年美丽街区重点打造地区之一。衡复风貌区引进的社区规划师团队,对沿街立面、临街灯光、环境色彩、城市家具等7大类进行排摸,梳理出38项要素,来进行品质标准和治理方法“双提升”。让我非常惊喜的一点是什么?他们考虑到市民游客站在街区里面所能够听到的声音,对这个声音进行管控,这样美丽街区建设完成以后,使市民真正有获得感。
主持人:体验非常好。
朱心军:对,这就是全要素的概念。
第三是我们讲的一体化。对于“美丽街区”建设,我们要求“创建一块、巩固一块、常态长效一块”,主要考虑到美丽街区建成以后,后续运行维护要跟上。我们推进落实河长制、路长制、园长制等制度,推广社会自律自治管理模式,发挥网格化平台的巡查发现、指挥监督、联勤联动作用,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有的街镇还把“美丽街区”建设完成以后,就把它同步纳入“一网统管”平台进行监管。
“美丽街区”建设自启动以来到现在已经三年,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成“美丽街区”350个,累计完成公共设施完善提升约14万只,整治隔离护栏306公里,治理占道亭棚788个,整治建构筑物外立面约841万平方米,整治更新店招店牌约3.4万块,修复美化围墙约84万平方米等。
这里我特别讲一下,我们在这三年对于户外广告、户外招牌进行了专项整治,大家前些年在上海可以看到,高密度的广告,可以看到屋顶的广告,电子显示屏更多,这些年我们依法对户外广告、招牌进行专项整治。有的商家讲,说我们屋顶的广告是灭顶之灾,现在大家看到城市的天际线是比较漂亮的,前些年有很多屋顶广告,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在台风季节,我们这三年拆除了各类违法户外广告设施9300余块,拆除屋顶招牌、墙面大型撤招等为重点的各类违规户外招牌设施15200余块。
美丽街区,有的市民觉得是街面上的事情,我们把美丽街区面子和里子一起抓,我们非常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举几个例子,比如,武夷路历史风貌街区,通过微更新的方式释放更多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既可以提供市民游客休憩、交流,同时也为文化市集活动;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中大地块,这个地块原来好几条“三不管”的背街小巷、无名通道,存在乱停车、环境脏乱等问题,通过美丽街区建设,现在变成了人人管、人人爱的交通要道和休闲场所,尤其是改造后的口袋公园也成了周边居民的公共“会客厅”。我上次到中大地块看了,他们还有块路牌叫“无名路”,打算征集所在地块居民的意见,大家共同取名。说明在这个地块的整治过程中,市民广泛参与。有了市民的参与,市民在参于过程中会有获得感。 另外是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夜市占道、马路菜场等脏乱现象,通过“美丽街区”升级版建设,美化街区整体的风貌,建立彭浦初级中学外立面“一街一景”、部分街角小品亮点以及临汾路、东茭泾沿线公共绿地等多条“秀带”。 大致关于美丽街区就这些情况。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我们这些工作成效就是在这些街区细节中有所展现,包括像衡复街区走进去这种非凡的体验,包括越来越清爽的天际线,但是我们政府在这个城市中,肯定会有一些死角、盲区亟待我们解决,这些薄弱环节怎么尽快补齐这个短板,我们有什么措施?
朱心军:市容环境治理可以套用一句话:永远在路上,市容环境治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容环境治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市民热线、媒体曝光、网络舆情、市民满意度调查等,都是我们发现市容环境问题的重要渠道。比如,2013-2015年我们开展了“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是当时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区域,像医院周边、学校周边、集市菜场周边、轨交站点周边等,因为这些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当时我们花了三年时间进行特定区域的环境治理。2014-2017年我们又加强城市无序设摊综合治理,全市无序设摊总量控制大体控制在六千点以下,我们坚决遏制无序设摊回潮。2016-2018年我们又以“补短板、治五乱”为核心内容开展市政市容管理短板三年行动等等,这个五乱是(乱设摊、乱占道、乱设广告、乱张贴、乱抛物)也是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的治理,这些年针对问题开展治理,解决一批市容环境的短板。
近两年,我们结合市容环境卫生状况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这些年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区区交界、城乡交界、条块交界,有些设施是属于条块交界的地方,还有小小交界、无名通道等市容环境薄弱环节,从今年开始,市容管理部门按照“月月有主题,次次有侧重”总体要求,每月15日以“五大十清”(大冲洗、大整理、大参与、大巡查、大展示;中小道路清、特定区域清、沿街商铺清、结合部位清、垃圾箱房清、高架桥荫清、油渍污渍清、乱停乱放清、公共设施清、建筑立面清)为抓手,我们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清洁行动,推进常态长效管理。今年我们在进博会之前和进博会期间,我们分别在9月29日、10月23日、11月3日、11月10日,又增加4次城市清洁行动。截至到目前,全市累计大冲洗2041场次,23万门责单位和志愿者参加,整治了1581处三无通道等薄弱区域,清理10564处死角盲区,清理垃圾2984.15吨,全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主持人:应该说市容管理部门在这方面不懈努力,就像你说的永远在路上,持续为我们生活环境改善作出努力。
刚才聊到短板治理,治理的情况怎么样,其实老百姓的发言权最大,您提到了市容环境卫生状况有个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我们这个测评是什么?怎么测评?市民怎么参与到其中,包括怎么看到这个结果?
朱心军:时间过得很快,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已经开展了20年,每年进行两次测评,面向全市16个行政区所辖的220个街道(镇、乡、工业区),以市绿化市容局名义,通过《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对社会公布测评结果。
这个测评怎么开展的?我们通过第三方测评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本市常住居民、沿街商铺、商务楼宇办公人员、基层代表等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次测评样本量7万多份,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对周边市容环境的主观满意度评价数据。测评共13大类39项具体指标,涵盖道路环境、建构筑物环境、居住区环境等。
以2020年上半年测评结果为例,全市测评得分为80.98,总体评价结果处于良好区域。我们测评分了五个档次,分别是优秀、良好、尚可、一般、较差。现在测评结果,总体评价处于良好区域,比去年同期上升0.58分,与2019年下半年的80.85分相比也略有上升。13项大类指标中,“集市(菜场)环境“的评价结果处于尚可区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区域,其余12项大类指标评价均处于良好区域。从区域划分来看,市区范围街镇的大类指标满意度平均水平高于郊区范围街镇的平均水平。测评结果显示,需要优先改进的方面为“集市(菜场)环境”、“居住区环境”和“道路环境”。为此,下半年我们的市容管理工作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五大十清”行动。
今年下半年的测评目前正在开展,结果预计明年初会公布。这次测评,在原有第三方调查基础上,我们还试点将建交系统干部职工也纳入测评工作,主要考虑到建交系统干部职工更加熟悉城市管理,可以增强综合考评的多元性和科学性。结合这些测评数据,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市容环境“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
主持人:应该说我们得到的市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整理消化,最终还是要反映到后续工作当中去,就像您提到了,上个月25号市委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布置了下一步工作,就以市容管理方面,在“十四五”规划里我们会有个什么样的考虑?我们的方向在哪里?
朱心军: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奋斗目标,这个也为我们市容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市容环境“十四五”规划,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落实以问题导向;二是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三是统筹联动、智慧赋能,这个主要考虑到“一网统管”;四是打造标杆、示范引领,像美丽街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一江一河都是要打造为市容环境治理精细化的标杆。从整个全市市容环境来看,一定是有差异性和多样化,有些地方是有条件、市民有这个需求,我们就对它进行一些精细化管理,打造出一些标杆,来示范带动面上的市容环境整理提升;五是夯实基础、共治共享。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市容环境的难题顽症基本消除,人民群众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保持良好以上、部分区域达到优秀水平,市容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国内超大城市市容环境治理的示范标杆。
我们初步的考虑有三个方面:
一、围绕“美丽”抓建设。我们将启动新一轮“美丽街区”建设,2018-2020年是三年行动计划,接下来即将进入2021-2023年新一轮美丽街区建设计划,这些主要是聚焦城市空间新格局,提高创建标准,探索全周期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区品质,积极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街区”的建设将更加坚持系统化方向,在成片成区改善市容环境上下功夫。在美丽街区建设基础上,探索推选“美丽街镇”试点,创设“美丽街镇”工作机制。我们还将注重典型引路,遴选并引导100处市容环境培育成长为示范引领点,激发并推动城市环境向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进步。这是一方面。
二、围绕“三重”抓治理。三重:一是重大活动,比如进博会;二是重点区域,像外滩;三是重要的节点,像元旦、春节、国庆节。从市容环境市民满意度测评、各类投诉平台、媒体报道等看,对照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城市环境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短板,包括精细化管理、无名小路治理等等。这些短板,需要我们牢牢把握重大活动等机遇,因势利导地加以解决。十四五期间,目前我们考虑将围绕建党100周年、花博会、进博会保障、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提前谋划,抓紧制定方案,明确市容环境保障的范围、标准、项目,坚持坚持挂图作战、销项管理这些机制,来切实加强治理工作。同时市容环境这些年越来越考虑到确实要强化专业精神,借助专业人员,建立专家团队,加强专业指导,强化职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培训,让治理效果经得起社会评判、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围绕“共建”抓管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句话,管理和治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体现的是由原来政府主导的监管向社会多元共治的转变。市容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宽的任务,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需要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真正落实市委提出的“五个人人”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发挥“大市容”统筹作用,进一步做实做强市、区、街镇三级市政市容联席会议等这些平台机制,强化管理合力。我们将巩固“五大十清”等机制,充分发挥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制度优势,发动社会参与市容环境建设,大力开展“边边治理、天天治理、人人治理”。这里特别举个例子,现在上海门责制度,通过门责制度建立社会自律组织大概1300多个,其中20个强化组织规约,搞好内部服务,为全市共治共建共享起到了示范标杆作用,我们泰晤士小镇有个自律组织,今年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当时口罩奇缺,这个自律组织通过各种渠道能够买到这些口罩,把口罩分发给自律组织里各个商家,大家反响非常好,这是真正实现了自治,大家互帮互助,加强内部团结。
我们还将加强市容管理“神经末梢”建设,深化基础单元监管,统筹发挥一网统管的作用,做到问题过程可追溯,规划建设可参考,管理执法能联动的工作机制。我们将在工作中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逐步构建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有机衔接的市容环境治理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和市容热线12345作一些沟通,我们想通过这两个平台征集市民对市容环境的一些意见,
作为新一年有针对性开展市容环境治理重要的内容,这项工作最近在推进,大体就是这些情况。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的这些工作也希望更多市民能够参与进来,大家共建共治共享,这是我们最期待看到的。
您刚才在提到在美丽街区基础上还在发展新的概念:美丽街镇,这两个概念有没有异同点,能不能跟大家稍微作一下区分?
朱心军:“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实施“美丽街区”建设,不断成片区提升市容市貌。同时,探索从美丽街区,拓展延伸到美丽街镇。“美丽街镇”其实就是为了放大“美丽街区”建设规模效应、示范效应、溢出效应,由“点和线”延伸至“块和面”。
对于“美丽街区”,我们未来三年打算是:将新建100个以上“美丽街区”,做到每个街(镇)至少有一个“美丽街区”,美丽街区覆盖率达到45%。对于已建成的“美丽街区“,我们将做好后续运行维护工作,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对于新建的“美丽街区”,我们将更好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注重全要素规划、设计,重点突出“六化十无”(城市道路平整化、公共设施减量化、建筑立面协调化、围墙建设生态化、店招店牌个性化、绿化街景品质化,无道路病害、无暴露垃圾、无占道亭棚、无立面污损、无乱涂写、无违法建筑、无占道经营、无乱停车、无乱悬挂和乱设标语、无失管失养绿化)。同时,我们结合责任区管理,通过第三方管理力量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尤其是借助“一网统管“做好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研究,确保各类事件处置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建立并运用市民评议、社会评价、行政部门评定相结合评估机制,来提高监管实效。
刚才主持人讲到美丽街镇和美丽街区的关系,对于美丽街镇,我们目前还只是一个想法,具体怎么推进,还需要深入研究。我们初步考虑是,整合运用我们行业面向街镇的各项创建和测评成果,比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和示范街镇、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园林街镇、市容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等等,来开展“美丽街镇”的试点,使“美丽街区”的“点和线”延伸至“美丽街镇”的“块和面”,由一处美走向一片美,由一面美转为面面美。同时,进一步吸纳群众参与到“美丽街镇”建设的全过程中来,使人民群众成为“美丽街镇”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未来美丽街镇的概念能够更多落到我们生活中来,真正让市民体会到360度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这儿也有一些网友比较关注的问题,他说朱总工程师,您好,在涉及“十四五“期间市容环境治理中您提到薄弱区域等专项治理,想问一下,这个薄弱区域是指什么?这个好像刚才提到过,简单再给大家作个解答。
朱心军:市容环境薄弱区域是动态概念,随着薄弱区域整治消除,可能又会有新的薄弱区域冒出来,目前这些薄弱区域,根据我们的市民满意度公共测评结果和调查,我们来看主要是区区交界、城乡交界、条块交界、小小(小区和小区、小路和小区)交界、无名通道等市容环境薄弱区域,也是“十四五”期间,尤其是2021年要重点治理的一些短板问题。
主持人:还有网友提到,请问朱总工程师,请问我们市民可以如何参与市容治理工作?
朱心军:市民对市容环境治理确实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经常讲,市容是个“大市容”的概念,“十四五”期间一是要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这项制度目前来讲,今年是第六年,从目前来看,很多市民,尤其是一些眼界的商家、店铺能够认真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这是市民参与环境治理工作的制度性渠道。目前我们围绕三线、三站、三边这些重点领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三线”主要是高架、轨交、铁路沿线,三站主要是公交枢纽站、清洗场站、轨交站点,三边主要是菜场、工地、老旧小区周边,对这些重点区域我们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定期开展门责大清洁、街区大冲洗、社区大扫除活动,市民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参与其中。此外,对于市容环境较为薄弱的中小道路以及老旧小区、集市菜场、轨交站点、医院周边、学校周边,区际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条块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我们曾经开展乱设摊、乱占道、乱设广告、乱张贴、乱抛物等“五乱”专项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更好地巩固治理成果,也希望市民群众能自觉维护市容环境秩序,防止“五乱”反弹。
另外,我们的市容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是委托第三方做抽样问卷调查的,今年尝试进行网上测评,欢迎市民和网友通过这个测评来参与我们工作中来,为我们工作改进提出意见建议。
主持人:其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参与到这样的志愿活动当中来,其实自己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我们期待更多人,其实就是从自己身边这些的细节做起,包括商家、市民共同把环境维系好,这样就能得到更美的上海。
最后一点时间留给朱总,还有什么要跟大家说的。
朱心军:刚才我讲的市容是一个大的大概念,我自己曾经有过一个概括,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讲,市容体现在白天繁花似锦、环榭廊园成林,夜晚灯火璀璨,垃圾分类低碳。因为市容覆盖面比较广,我希望这个概念成为上海“十四五”奋斗的目标,今年非常高兴,借这么一个场合,与网友进行交流,最后再次感谢广大网民的参与,感谢大家对市容管理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还有网民有问题需要解答,欢迎你们登录上海绿化市容网站,向我们提交问题,我们将会认真地回复大家。最后,希望广大市民继续关心市容管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相信,有全市人民的支持、关爱和参与,上海的市容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上海的颜值会越来越高。再次感谢大家,再见!
主持人:也要谢谢朱总工程师今天来到现场,跟大家交流这么多,也起来未来的市容治理能够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品质也会到达新的高度。
在这里要感谢您的收看,本期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