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在杨浦滨江描绘公园城市蓝图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2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 /  吴 冰

杨浦.jpg

杨浦滨江“人民城市”景观(王家骏/ 摄)


杨浦深耕分减联办督办机制,把握滨江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机遇,为建设树立“四高城区”增色。


一、构建闭环长效监督管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稳常态

2020年,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目标,杨浦区进一步强化第三方实效测评,建立亮牌督办、领导约谈工作机制,助推垃圾分类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密织巡查测评“一张网”,实现分类实效的明显提升。将全区925个居住区、776家单位和实行沿街商铺上门分类收集的343条道路全部纳入第三方巡查测评及区分减联办督办范围,每周覆盖所有街道,每月覆盖所有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道路,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属地街道落实整改。每季度牵头城管执法及相关职能部门,对67家机关、学校、医院、菜场、商业综合体、宾馆开展分类专项检查,实现居住区与单位的分类达标率及问题整改率持续提升。

二是反馈整改“三连贯”,形成强力督办的工作态势。固化每日问题清单、次日反馈街道、三日落实整改的工作机制,分别形成巡查周报及测评月报,阶段性反映分类成效与不足,提高行业指导监督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激发属地街道与相关委办局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三是“红黄牌”督办促整改,加强成员单位的联动协作。区分减联办对巡查周报公布三个工作日后未通过第三方复查的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道路进行黄牌督办,落实专人现场指导整改。单位及第三方移交的居住区混装驳运问题,及时移交城管执法部门从严执法。对黄牌督办后二次复查仍不达标或连续两次被黄牌督办的点位,报区政府督查室加以红牌督办;年中对上半年市测评不达标的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道路同步列入红牌督办。全年区联办黄牌督办156次,移交城管执法53次,区政府督查室红牌督办46次,以督促改,推进薄弱环节的有力解决。

四是领导约谈敲警钟,完善考核激励的工作机制。对测评月报中综合排名末位的2个街道及每月进入红牌名单次数最多的2个街道,启动区领导约谈机制,督促相关街道的主要领导,基于当月测评的集中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期限。全年开展区领导约谈19次,涉及9个街道、1个党政机关和2个菜场,同步将垃圾分类实效与年终考核挂钩,促进属地街道引入专业第三方巡查队伍,层层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


二、紧扣公园城市科学内涵,力促杨浦滨江焕新颜

聚焦杨浦滨江这一“世界仅存最大滨江工业遗存”区域,以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将公园城市示范区创建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儿童友好示范区创建相结合,形成优越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活优势、融合的生产空间,成为优化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鲜明标识。

一是规划示范建设区域优势,提升滨江发展韧性。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我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本导向,编制《杨浦滨江绿化专项规划(审议稿)》,明确绿地结构、功能分区、工业遗产与历史风貌保护留存,优化绿植特色选种,全方位设计立体景观与绿道布局。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在要素集成集聚、产城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绿色空间体系与生产生活生态的渗透叠合。

二是探索生态价值路径转换,推动野保多维开放。委托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滨江南段开展公共空间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分析公共空间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平衡统筹,识别关键区域,建设生态廊道,提出生物保护区域、生态恢复区域的方案建议,做好野生动物和滩涂湿地保护,使群众近距离参与品江景、嗅花香、听虫鸣、闻鸟语、赏蝶舞等生态体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注重生态环境增量联网,重塑“三生融合”形态。串联共青森林公园、复兴岛公园、大桥公园等,布局精品“四化”公共空间,完善大桥公共空间一期绿化景观品质,实施滨江重点区域绿化微更新,启动杨浦大桥以东、安浦路以北公共空间楔形绿地和滨江路网一期已建道路的景观提升工程,形成互联互通的滨水绿色低碳廊道。建设复兴岛公园“白庐”党群服务站,拓展城市公园的服务效能。探索运用建筑小品、城市家具等多种形态,彰显滨江宜居宜业宜游的优雅品质。

四是秉持现代生态景观建设,释放多元生命力。紧密结合全市“百年百景”示范引领点与新一轮美丽街区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周边街区的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展现创新融合新形象。


(作者: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浦小图.jpg

四平路(王家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