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生态之城”功能定位 打造高度融合“公园城市”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15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文 / 朱   奇

QQ图片20210811094821.jpg

■青浦环城水系公园(黄宁/摄)

 青浦新城是上海市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中“多核”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五大新城之一,也是全区交通汇聚枢纽和产业集聚区域,按照“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总体目标,青浦新城建设提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打造一个“走得近水、看得见绿、留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城,凸显湖滨城市空间特色,以水为源、以绿为美,形成“水绿相依”的独特景观风貌,彰显青浦水韵、绿网、文脉交织的现代化新城形象,加快实现蓝、绿、城高度融合的“公园城市”,努力构建长三角蓝绿交融的生态新城标杆。


一、立足功能定位,在青浦新城未来蝶变中融入“公园城市”理念

上海“十四五”总体规划首次勾勒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五个新城”建设首次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五个新城的建设将全面启动、提速推进。提出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在中心城区面临发展空间约束的情况下,实现突破的重要举措,“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亦被反复强调,从“独立” “综合” “节点”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未来的新城将自成一体,不是郊区新城,也不是城市副中心,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而在日常言谈中,人们更喜欢把“五个新城”叫做“五大新城”,或许在潜意识里,建新城就不是“小打小闹”,而应该是真正的“大手笔”。大手笔来自大格局,大格局来自大视野,而大视野来自于更高站位。多样的生态空间是新城区别于中心城的重要特质,也是新城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优势。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新城要构筑优于中心城的高品质生态网络空间,构建蓝绿为底,实现生态惠民,凸显生态优势,形成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大生态格局。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市委书记李强也曾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城市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全力做好公园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质生态空间,让城市处处有公园、公园处处是美景,使绿色成为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青浦新城在战略布局中,既要凸显创新研发、商务贸易、旅游休闲等功能板块,更重要的是聚焦构建江南文化底蕴的生态型水乡都市,打造人与自然密切互动的“公园城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民生优势。

青浦新城2.jpeg

■青浦新城(王家骏/摄)


二、立足总体要求,在青浦新城战略布局中率先实现“公园城市”目标

“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聚焦服务保障两大国家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示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城市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生态格局,体现水乡风貌,展现新城特色,不断提升新城蓝绿空间规模,加快规划公园绿地项目落地,构建便捷可达的绿色空间,塑造活力生活体验,努力构建长三角蓝绿交融的生态新城标杆。计划新增上达河中央公园、香樟公园、港俞路公园、海棠公园、环城水系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大型公园绿地和重要滨水地带,注入青浦人文内涵,同步开展景观打造、风貌改造和功能提升,不断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和品位,着力打造老百姓满意的城市公园精品,基本实现公园绿地等生态空间布局均衡性和系统性。计划至2025年,青浦新城开发边界内(不含战略留白区)绿地面积1740.3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714.1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0.8%,开发边界内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以上,各类公园60座(古典园林1座、城市公园24座、口袋公园35座),城市绿道127.5公里(其中骨干绿道91公里)。通过未来5年建设,在青浦新城区域内率先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区主要建设标准,基本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城市景观,全方位展现江南风、江南美、江南韵,重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历史记忆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栖居。

青浦新城.jpg

■绿化工人正在养护青浦新城的公共绿地(顾汉生/摄)


三、立足景观布局,在青浦新城先行板块中提早融入“公园城市”骨架

总体布局方面,未来青浦新城发展格局中,公园绿地等计划以“一核、双环、五片、多带多廊”实施生态布局,逐步构建“特色公园—城市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绿地体系;以市民群众获得感、认同感为落脚点,拓展居民休闲空间,衔接区域间隙,串联城市功能组团、景观节点和主要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构建“市级绿道—区级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绿道体系,基本实现贯通联网;以生态、开放、体验为总体目标,促进林地资源开放共享,形成城市森林公园雏形,构建网络化的林地生态系统。重点布局方面,围绕先行启动的中央商务区,提出“蓝绿荟萃,芯动青浦”的总体定位,以上达河中央公园为辐射中心,以上达河(活力生态走廊)和东大盈港(人文生态走廊)交织而成的十字绿廊为生态骨架,编织蓝绿网络。建设引领示范的“绿色客厅”,形成1个绿核公园+4个主题公园+若干组团公园的公园绿地体系,总体打造“一核、两轴、三片”生态布局。“十四五”期间,中央商务区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以上。


四、立足空间重塑,在青浦新城协调发展中多举创设“公园城市”路径

生态特色明显、社交场景丰富的环境更易激发创新,且能为人才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品质生活方式。目前,“公园城市”理念正不断渗透进青浦新城发展的提档升级之中,并带来城市活力创新的关键变量,我们应顺应变化,开拓思路,深入探讨“公园城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一方面,统筹高质量的规划体系,梳理现有各类生态资源,整合新城发展格局,构建系统完善的绿地系统结构,将自身生态系统与市域生态体系相衔接,为今后新城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规划支撑。同时,构建无边界蓝绿生态网络,串联各级绿色节点,形成开放、连通、有序的公园绿地体系。以“蓝”串“绿”,延续文脉骨架肌理,激活城市圈层亮点。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监测区域盲点,构建完善的指标管控系统,从功能和结构等层面实现绿地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另外,充分挖掘本底资源,导入片区新兴功能,复兴公共环境价值,重塑城市空间意向,激发公园绿地与生态、生活、生产的联动效应,差异化引导绿地建设,因地制宜推动景观升级,打造主题特色鲜明的青浦新城形象。另一方面,提升高质量的运行维度。未来“公园城市”打造,须从高品质的要求出发,提升各类生态空间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强化公园绿地功能的综合性,加强和文化、体育及各类配套服务功能、公共活动的融合,通过精心规划设计达到“质”的提升。注重滨水公共空间营造,挖掘青浦新城特色景观要素和历史文化内涵,实现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打造便于管理、经得起时间检验、彰显城市品位的景观效果。同时,在长效管理方面下功夫,落实精细化、一体化管理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行业专家+第三方+行业主管”相结合的监管考核机制,完善巡查考评体系,全力提升生态产品管养能级,努力实现养护质量精准提升。


(作者:青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