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园绿地处
上海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1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全市绿地面积17.12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8.8平方米,公园532座(2011年为153座),公园绿化行业连续9届获得市文明行业称号。
一、公园城市初具规模
围绕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的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态需求为总任务,在有限的用地空间中挖潜增能,“见缝插绿”营造绿色基底,彩化效果日益凸显,用一张张绿色名片践行着公园城市理念。颁布《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公园绿地“四化”规划纲要》《上海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及标准。10年来,一大批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备、具备城市公园条件的公园绿地不断纳入城市公园名录,而口袋公园、乡村公园、主题公园作为本市公园体系的有效补充也使公园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公园数量增加至532座,其中,城市公园399座、口袋公园103座、乡村公园29座、主题公园1座。
月季岛(资料库)
二、公园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公园坚持“公园姓公、服务大众”理念,不断加大公园绿地开放力度,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举办更多公园主题活动,提升城市公园的服务水平。同时,不断加大城市公园延长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比例达到城市公园总数的90%以上,60%左右的公园实现了全年全天延长开放;积极有序地推进有条件的公园实现免费开放,桂林公园、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上海植物园、曲水园先后实现免费开放,收费公园减少至12座。10年来,加快公园提质升级改造,更新公园基础设施、完善公园功能、改善景观面貌、提升服务能级,共计完成86座公园改造。
三、公园功能拓展延伸
本市公园先后实施了免费为市民游客提供针线包、临时寄存、免费饮用水、手机充电等12项便民利民举措,受到市民游客肯定。在全市16个区及6座直属公园举办“园艺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覆盖全年,每年为市民游客提供公益性质的植物科普课堂300余场。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花讯”,及时发布全市公园的赏花游园信息、公园举办的主题活动信息。2016年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本市收费公园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门票优惠政策的通知》,为老年游客提供游园优惠。
据统计,全市城市公园中有297座公园设有健身体育设施,每天在公园绿地中健身的市民超过百万人次,各类自发的健身队伍数以千计,公园绿地已成为市民健身的重要场地。
古猗园母婴室(资料库)
四、公园活动丰富多彩
围绕人文环境、自然风貌、园艺艺术等内容,通过政府引导、市区联手,发挥社会、企业、协会的主导力量和作用,开展有特色的公园主题文化活动,建设“上海花城”。经过多年培育已全力打造“梅花展”“郁金香展”“樱花展”“牡丹展”“爱鸟周”“杜鹃花展”“菊花展”“荷花睡莲展”等多个系列主题活动,丰富了各区公园园艺文化活动内容,提升了公园园艺技术水平,扩大了市级花展的社会效益。上海国际花展、辰山草地音乐会、静安雕塑公园国际雕塑展、陆家嘴中心绿地咖啡文化节、徐汇星期音乐会等公园主题拓展活动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
五、口袋公园“见缝插绿”
通过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见缝插绿”,能明显提升绿化感受度,满足市民休憩需求。本市从2016年开始研究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并将其纳入绿化行业“十三五”规划。围绕口袋公园,从技术层面,编制了“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上海市口袋公园管理指导意见”。从扶持政策层面,联合市住建委出台了“关于绿化基金扶持本市绿化景观优化重点项目实施流程”,对口袋公园建设给予一定的市级资金补贴。在一系列措施下,口袋公园建设按照“小”“多”“匀”的布局特色积极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建、提升改造310块口袋公园,总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
朱顶红室内花艺展(资料库)
六、绿地建设成效显著
10年来,外环生态专项工程基本建成,形成了近5000公顷规模的环城绿带,成为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游憩空间;黄浦江45公里岸线贯通工程全面完成,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等滨江三线贯通格局已基本形成;虹桥商务区“绿谷”、迪士尼核心区、静安东茭泾绿地、彭越浦等一批高品质绿地项目先后建成;徐汇中环绿廊、宝山南大、吴泾化工区等一批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绿地建设项目成效显著;桃浦中央公园、三林、张家浜、东沟、康家村等一批楔形绿地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建成廊下、青西、浦江、长兴、嘉北、广富林等8座郊野公园并开园运营,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建成对外开放。
七、绿道建设铺展蓝图
“十三五”以来,上海绿道一直保持着每年200公里的增长速度,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建成黄浦江滨江绿道、苏州河绿道和外环绿道等共计1306公里。“十四五”期间,将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的绿道网络体系规划蓝图,继续新建绿道1000公里。
八、行道树成上海名片
2011年底,上海有行道树92.5万株,2021年底有行道树约145万株,适生树种有近60多种,常见树种有悬铃木、香樟、银杏等,其中悬铃木、香樟作为主体树种约占全市行道树总数的70%。上海的行道树及其与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独特风貌,逐渐成为上海重要的城市景观和人文名片之一。
从2011年始,全市已创建命名林荫道317条,多条林荫道串联连线成片,形成瑞金二路林荫片区、衡山路林荫片区、曹杨林荫片区等15个林荫片区,林荫效益更加显著。
从2017年始,本市规划建设绿化特色道路,市区绿化部门结合道路绿化“四化”和精细化工作,因路制宜实施特色道路创建,同时注重道路沿线绿地品质提升,打造了以樱花、美人梅、月季、红枫、黄连木、银杏等四季有景的绿化特色景观道路。截至2021年,已创建命名绿化特色道路61条。
九、花卉景观精彩纷呈
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开展花卉景观布置。重点围绕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等3个核心区域;静安寺区域、徐家汇区域、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等8个重点区域和延安路、世纪大道、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华夏高架等19条重点道路(高架)以及一江一河沿线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