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推进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 2021年07月14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7月14日(周三)14:30,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绿化市容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黄浦区、闵行区有关负责人出席,介绍本市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尹欣: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城市更绿色更生态,更宜居更宜业。上海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积极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彰显城市软实力。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了市绿化市容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我市公园建设的相关情况,同时回答大家的提问。

1.jpg

尹欣: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先生、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强先生、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先生、黄浦区副区长洪继梁先生、闵行区副区长汪向阳先生。首先,请邓建平局长介绍本市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的相关情况。

邓建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公园城市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实际行动。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以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为引领、加快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

2.jpg

邓建平:一、建设背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绿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公园数量增加到406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8.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8.49%。但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伦敦、纽约、新加坡等全球城市,本市生态空间的规模和品质还有一定差距。

邓建平:为实现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本市将贯彻《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实施千座公园计划,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完善城乡公园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公园城市,以绿化软实力助推城市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邓建平: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上海的公园与城市更加开放融合,公园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各类公园数量增加到1000座以上;“一大环+五小环”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基本形成,“一江一河一带”公共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本市公园城市基本建成,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生态空间占比达到60%以上,力争建成公园2000座;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基本建成。

邓建平:三、“十四五”主要任务。(一)重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十四五”期间,公园城市建设将聚焦重点发展区域,强化公园与城市全面开放、融合、提质。以“一江一河一带”推动主城区生态空间开放融合,中心城区以“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贯通开放为带动,以城市更新推动公园绿地建设,加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促进附属绿地的开放共享和功能融合;五个新城打造高品质“绿心”公园,凸显“一城一园一湖”的独特景观;围绕张江、紫竹等创新集聚区域以及桃浦、南大等产业转型区域,统筹产业用地附属绿地布局,促进中心公园的建设提升、融合创新以及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园区品质。

邓建平:“十四五”期间,公园城市建设将聚焦环城生态公园带、千园工程以及全域绿道网络建设等重点工程,强化全域公园有机串联,建设城乡公园体系。建成世博文化公园、北外滩中央公园、前湾公园、上达河公园、奉贤中央森林公园、马桥人工智能体育公园等一批大型标志性公园;结合“一江一河”、新城建设等新建50座社区公园;聚焦中心城公园布局盲点问题,新建、改建300座口袋公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200座乡村公园,50个开放休闲林地公园;新建市域绿道1000公里(骨干绿道500公里),郊区依托绕城森林、生态廊道等初步建成“一区一环”;主城区沿骨干河道两侧20米构筑连续开放的公共空间,持续推进以川杨河、淀浦河、蕴藻浜、张家浜等为骨架的滨水廊道及两岸绿道建设。

邓建平:(二)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环上”“环内”“环外”“五个新城”四个区域有11项重点工作。“环上”以外环绿带功能提升为主:一是注重功能复合,改造提升已建外环绿带,新增城市公园35座以上,优化拓展14个已建成公园功能;二是推进外环绿道改建、新建和贯通,建成100公里以上步行道、自行车道兼备、连续贯通的外环绿道;三是落实“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工作要求,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提升绿化品质,实施“四化”改造500公顷以上。

邓建平:“环内”稳步推进10个楔形绿地建设:一是全面建成森兰、碧云、三林和桃浦等四个楔形绿地,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北蔡、吴淞、大场、吴淞江、吴中路等五个楔形绿地规划建设,新增绿地面积400公顷以上;三是启动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研究,结合滨江森林公园功能提升,打造吴淞口区域绿色发展示范区。

邓建平:“环外”有序探索生态间隔带建设:一是以闵行区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为试点探索生态间隔带建设政策;二是有意愿、有条件的相关区启动生态间隔带建设方案研究,注重特色营造、强化布局交融、资源整合,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互渗透、无界融合的生态公园;三是注重林水复合、蓝绿共生,系统谋划浦江第一湾区域的生态建设。

邓建平:“五个新城”一方面以林地建设为核心规划建设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另一方面通过在新城内改建或新建大型公共绿地,建成一批100公顷以上的“绿心”公园。

邓建平:四、今年主要任务。计划新建绿地10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500公顷,新增各类公园120座以上,其中口袋公园60座以上。加快推进“环内”建设,推进浦东新区森兰、碧云、三林和普陀区桃浦楔形绿地建设,建成楔形绿地130公顷以上。积极推动“环上”公园改造,启动浦东金海湿地公园、宝山大黄村绿地、普陀凌家浜绿地、嘉定绥德路绿地、闵行梅陇绿地和徐汇华泾公园等7个地块改造。研究探索“环外”规划建设,编制完成闵行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专项规划。稳步推动“新城”绿心公园建设,争取松江新城中央绿地、青浦新城上达河公园、奉贤新城中央森林公园、临港新城绿丽港楔形绿地及顶科“绿心”公园项目开工建设。

尹欣:感谢邓建平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3.jpg

上海电视台:环城生态公园带社会关注度非常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于环城生态公园带将有哪些措施来确保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

朱心军: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您所说,环城生态公园带自《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备受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这也鞭策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定力,深化研究,精心打造,努力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城生态公园带体量大、周期长、任务重,既有公园绿地建设,也有林地建设、绿道建设,都有相应的建设技术规范。目前,我们主要针对最有条件实施的外环绿带,组织编制了“功能提升项目”总体规划,并开展建设标准的研究。

朱心军:根据总体规划,到“十四五”末,“环上”将建成49座以上的城市公园。到2025年,在98公里长的外环绿带上,平均每2公里就有一座城市公园,形成“长藤多瓜”、“串珠成链”的格局。同时,“环上”功能提升项目建设标准也已基本形成,主要包含景观提升、水体提质、硬质铺装、配套建筑、智慧公园、其它配套设施等6个方面的改造措施,即将发各区指导项目建设。

朱心军:根据总体规划,“十四五”期间,在景观提升方面,按照“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在水体提质方面,通过清淤、水质净化、水系沟通等措施,将项目范围内水体改良到Ⅳ类水标准;在配套建筑方面,将新建改建绿道驿站40个以上,另将增加厕所、垃圾房等配套设施,包括因地制宜地布设文化、体育、旅游等设施;在智慧公园方面,将增加通信、广播、监控等设施设备,并逐步实行一网统管。通过上述措施,把环城生态公园带打造成为景观优美、多彩可及、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园,真正成为广大市民乐游乐享的生态地标。

4.jpg

朱心军:另外一方面,为了加强对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依托市绿化委员会,建立由我们局牵头,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组成的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推进机制。各区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统筹和协调机制,统筹做好本区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工作。同时,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作为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内容,将纳入市政府对各区的绩效考核范围。

朱心军:下一步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相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狠抓落地落实、打造示范样板,确保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推进。谢谢!

界面新闻:“十四五”是新城建设的关键窗口期,此次印发的关于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的两个文件也都提出,要围绕五个新城规划建设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以及以“绿心”公园引领新城环境品质提升的举措。请问关于如何通过生态建设提升新城人居环境品质,有什么具体设想?

许健:多样的生态空间是新城区别于中心城的重要特质,也是新城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优势。五个新城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要构筑优于中心城的高品质生态网络空间。坚持蓝绿为底,实现生态惠民,既要凸显生态优势,形成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大生态格局;也要保障民生需求,促进公园绿地服务均等化。

许健:一是通过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构建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通过建设新城周边的生态廊道,构筑五个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加强绿廊贯通。加强新城内部蓝绿骨干网络与周边山水、河湖、林地、耕地等融合渗透,将自然引入新城,将新城融入自然。实现骨干河道两侧和主要湖泊周边公共空间100%贯通,打造“看得见、进得去”的高品质蓝绿走廊。

5.jpg

许健:二是保障新城内的绿地空间,构建均衡服务的便民公园绿地系统。五个新城要率先建成公园城市,按照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左右的标准,构建“区域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四级便民公园绿地系统。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区域公园;各新城内部至少拥有一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并突显“一城一园一湖”“城水相依”等生态特色,聚焦嘉定远香湖、奉贤金海湖等大型湖泊,打造以湖泊为核心的特色绿化景观空间。同时,完善地区公园、社区公园等各层次绿地布局。

许健:三是提升各类生态空间的建设和运营水平,通过精心规划设计达到“质”的提升。强化公园绿地功能的综合性。注重景观设计,挖掘各新城特色景观要素和历史文化内涵,实现自然与人文交融。注重滨水公共空间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市民可进入、可游憩的高品质生态空间。谢谢!

文汇报:“十四五”期间,上海持续推进公园城市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千园”工程,中心城区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区公园或口袋公园,郊区实现“一镇一园”“一村一园”。请问,上海开展“千园”工程的出发点是什么?同时,上海已拥有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共400多座,那么,对于余下的近600座,将会开展哪些举措来实现?

朱心军: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本市将着力打造“千园”工程,也就是在现有406座公园的基础上,再建600个左右的公园,到2025年,使公园总数达到1000座。为什么要实施“千园”工程建设?主要的目的或出发点有三个,可以概括为“三个提升”。

朱心军:一是提升市民幸福感。通过对标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一流城市,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园的覆盖水平,强化口袋公园的就近服务,营造乡村公园的本土特色,提升开放林地的休闲功能等,让城市处处有公园、公园处处是美景,将明显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朱心军:二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公园绿地是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是城市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的重要体现,是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空间和休闲去处,通过“千园工程”建设,可以更好彰显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吸引力。三是提升城园融合度。新一轮的公园建设,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公园城市理念,使公园“溶解”在城市中,通过“公园+”与“+公园”建设,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统一。

朱心军:关于您提到的第二问题。近600座公园如何实现,主要有三项举措:一是重点区域建造城市公园。在“一江一河”区域,将建成世博文化公园、北外滩中央公园、杨浦滨江大桥绿地、闵行紫竹兰香湖绿地等一批公园绿地;在外环绿带上,通过功能提升新建35座城市公园;在五个新城区域,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100公顷左右的“绿心”公园。

朱心军:二是布局扫盲建造口袋公园。聚焦中心城公园布局盲点问题,主要结合滨水绿化、街头绿地、单位绿化开放共享等多种方式建设口袋公园(街心花园)。

朱心军:三是因地制宜建造乡村公园。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五年内将建成200座左右乡村小微公园。此外,还将改建50座左右开放休闲林地公园。

朱心军: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新建造的近600座公园,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还将会有明显“质”的提升。这个提升主要表现在:落实“四化”要求、加强智慧公园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级、推动公园+文体旅、实现公园免费开放、逐步延时开放以至24小时开放等。我就说这些,谢谢!

中新社:环城生态公园涉及区域非常广,对不同区域和建设内容,我们有什么不同的支持和政策?谢谢。

周强对环城公园带上海市提出了一个重大项目,也写入了“十四五”规划,准备大力实施。现在整个公园的绿地建设,责任主体已经很明确了,以区为主。但是无论在“十四五”还是以后更长的年限,实际上投入量都是非常大的,单靠区里的投入是不够的,所以市里面明确我们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来支持这个区域的开发建设,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过程当中。总体考虑是要分类施策、聚焦重点、系统推进。

6.jpg

周强:所谓分类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区域的特点,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环上”主要是原来外环区域功能提升和断点的打通,需要真金白银投入下去。我们也测算了一下,量比较大,我们正在研究一个投资的支持政策。

周强:另外“环内”主要是楔形绿地。我们以往就已经形成了土地开发联动和绿化建设联动机制,这个机制实施下来效果比较好。我们打算在“十四五”继续实施这样一种政策。

周强:“环外”主要建设生态间隔带。生态间隔带是一项新的建设内容,模式还有待逐步稳定,现在有的区已经开始编制规划方案,示范推进相关项目。我们也将跟踪相关项目的进展,根据它的特点来积极研究相关政策。

周强:“五个新城”大家都很关心,建设任务很重,投入量很大。市里会有一个专门的支持政策,这里相关投入也包括绿化等相关领域。同时各个面上的政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将把新城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予以关注。感谢!

澎湃新闻: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一下黄浦区。我看我们上海黄浦的微信号最近一直在介绍我们的一些口袋公园,包括一些滨水空间的绿地建设。想问一下黄浦区在生态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成效?接下来我们会推进哪些重点项目?另外作为中心城区,我们都知道其实面临绿化用地比较紧缺的难题,我们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上面如何进行破解?谢谢。

洪继梁:黄浦土地资源稀缺,同时建筑、交通包括人口高度密集。从黄浦的角度,群众对公园绿地的需求非常迫切,应该讲历年来黄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建设工作。

7.jpg

洪继梁:近两年来,我们抢抓了“一江一河”,特别是黄浦江岸线包括苏州河岸线贯通提升,以及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的契机,千方百计地通过公共绿地、街心花园、口袋公园、立体绿化等方式,增加区域内的绿化面积覆盖率。2019到2020年,我们新增公共绿地超过3万平方,公用绿地2.8万平方米。我们还新增了立体绿化超过2.5万平方米。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黄浦的总体绿化覆盖率超过19%。

洪继梁:“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对标2035上海总规对黄浦的定位,通过规划引领,结合单元规划的修编,进一步把城市公园的有关建设要求进行落地。“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公共绿地是10万平方米,新增立体绿化7.5万平方米,新增公用绿地5万平方米。我们将结合旧区改造、城市更新以及项目建设等,重点来聚焦“一江一河”的腹地,包括老城厢区域,包括新天地以及建国中路的周边,进一步进行落实这些指标。

洪继梁:同时推进过程当中,我们也坚持“见缝插绿、复合建绿”的总体原则,千方百计增加口袋公园、街心绿地、立体绿化。

洪继梁:特别是近期,市绿化市容局已经明确了,中心城区街心花园、口袋公园的建设要按照一定标准、一定规模来持续推动。因此我们进行了全面梳理,“十四五”期间还要打造超过20座街心花园,同时推进建设一批面积300-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让这些绿地更接近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接近于我们的社区。

洪继梁: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公共绿地、街心花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以及居民群众的参与。我们也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来推动居民包括沿街商铺、单位,来共同参与这些项目的建设。下一步推进过程中也希望得到在座各位媒体朋友的持续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东方网:闵行区在环城公园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前期已经做了哪些准备?“十四五”期间有哪些重点工作推进?谢谢。

汪向阳:感谢记者朋友的关心。近年来,闵行区深入践行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园林模范城区、住建部人居环境范例奖。截至目前,闵行区公园总数已达到126座,其中56座是城市公园,70座是社区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5平方米,绿道总长度2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8.2%,各项数据均位于全市前列。

8.jpg

汪向阳: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是闵行加快推进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的重要抓手,闵行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在100米到400米的外环生态控制线范围内,长约13公里的闵行外环绿带已基本建成,闵行体育公园、黎安公园、文化公园、莘庄梅园、梅馨陇韵等5大公园,以及得翠园、滴翠园、叠翠园等7大绿地已建成开放,初具规模,这些城市公园和公共开放空间,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外环这根长藤之上,成为周边近100万居民休憩、娱乐、健身、交流的重要生态空间。

汪向阳:“十四五”期间,闵行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总体部署,将抢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机,推进重大生态项目的先行,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具体将按照空间分布,分“环上”、“环内”和“环外”三个部分全力推进。

汪向阳:“环上”,为长约13公里的外环绿带,“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打造一批以花卉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形成“环上”城市公园群和外环彩带,如文化公园的“玉兰”主题,莘庄梅园的“梅花和月季”主题,黎安公园的“八仙花”主题,七大绿地的“海棠”主题;二是注重提升能级,贴近生活,对休闲绿地按城市公园的标准进行功能提升,通过“四化”提升植物的多样性、景观性,同时设置驿站、体育、公厕等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在绿地内植入多功能的慢行和骑行步道,形成“公园+”布局。三是打通断点,形成贯通,打通吴中路、漕宝路、淀浦河等20个断点,形成13公里全程贯通。

汪向阳:“环内”,主要是推进吴中路楔形绿地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虹秀公园等30公顷公共绿地。

汪向阳:“环外”,我区主要涉及黄浦江和吴淞江两大区域,“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实施吴淞江生态间隔带的建设。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位于虹桥主城副中心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9.65平方公里,这个区域自然生态基底良好,已建成野生鸟类栖息地、已建成2000亩水源涵养林和吴淞江沿线10.8公里生态廊道,同时虹桥净水厂、虹桥再生资源处理中心、虹桥水厂、新家弄水系等一批重大生态文明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或开工,可以说,这个区域已初步形成资源丰富的生态文明重要实践区的雏形。

汪向阳:前期,我区已成立工作专班,邀请市规划院、市园林院和城市测量师行,对吴淞江生态间隔带开展了专题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在项目定位上,将致力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发展软实力,将对标国际一流,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努力将其建设为闵行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最优样板段,郊野型滨江最美公共会客厅。

汪向阳:在总体布局上,坚持加强公园与产业、公园与城市的融合发展的原则,在高品质生态空间内植入公共服务配套、办公、研发为主的功能,形成立体中央公园、工业活水公园、创意生态公园、希望种子公园、农场城市公园等8大主题活动功能区,做实“公园+”的生态实践。在开发时序上,考虑到吴淞江生态间隔带面积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将主动衔接虹桥前湾地区的开发时序,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开发策略,整个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选址为生态间隔带东部区域,面积约4.19平方公里,确保“十四五”期间建成。

汪向阳:我们相信,在市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闵行的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一定会在“十四五”再上新台阶,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对闵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上海日报:我想问一下“十四五”规划在外环绿道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目前建设进展怎么样,后续会怎么推进?

朱心军:外环绿道跟城市其他绿道一样有建设标准,目前已有初步规划。在具体建设中,我们首先是要打通一些断点,现在98公里外环绿道中还有一些断点没有打通。我们将来会通过出台一些支持政策,推动绿道的断点贯通。

朱心军:您刚才讲到,绿道将来的建设,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昨天全市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部署推进会上也提到了,我们正在对外环绿道中的具体建设开展专题研究,目前方案已基本形成。外环绿道建设、断点打通以及驿站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启动,确保十四五末实现连续贯通。谢谢!

尹欣:今天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果还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与市绿化市容局或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辛苦了。


相关文件: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